『荊軻刺秦』是太子丹對燕國的保護?《網路歷史》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六國論》

荊軻刺秦事件是一場影響頗大而且爭議甚深的刺客事件,很多人對於謀劃了這場行動的太子丹以及執行的這場行動的荊軻非常敬佩,認為他們一個為了國家的生存和社稷鞠躬盡瘁,一個都為了報答恩情看穿了生死。

也有人認為太子丹與荊軻其實並不能為燕國的發展做出貢獻,反而是加速了燕國的滅亡,就如同蘇洵在《六國論》當中所說的那樣,燕國本身的環境還是比較安穩的,直到太子丹策劃了荊軻刺秦之後,燕國面臨的處境才愈加困難。

而事實也大體如此,如果我們深入分析的話就會發現,荊軻刺秦並不是太子丹對於燕國的保護,而是他借由燕國對秦王嬴政的報復,我們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如果了解了太子丹在策劃荊軻刺秦事件之前所做的幾件事,大概也就明白了。

一、私自逃離秦國

太子丹原本是作為燕國的人質被送往秦國的,但是在秦國的太子丹並沒有受到自己想象中的待遇,因為太子丹與秦王嬴政幼年相識,兩人曾經都有一段在趙國作人質的經歷,這讓太子丹認為秦王嬴政會對他格外照顧,也會因為他的緣故而對燕國格外寬容,但是嬴政卻並沒有將這段友情太過看重,這讓太子丹非常不滿。

此後他便提出回國,在遭到了嬴政的拒絕之後,太子丹則想方設法私自出逃。

這樣的行為可謂非常不理智,因為在戰國中期開始,燕國就一直奉行著依附政策,也就是靠著與強大的國家結為盟友而生存的。

戰國後期以後,秦國的強大有目共睹,為了依托秦國燕國花費了不少的精力,甚至為了表明忠心還將太子丹作為人質送到了秦國,可見與秦國之間的關系是燕國非常看重的,也是非常依賴的。

如果太子丹真的為了燕國著想的話就不會私自叛逃,畢竟這樣的做法對兩國的關系而言是非常不利的,由此來看,太子丹考慮自己勝過考慮燕國。

二、收留樊於期

樊於期是荊軻刺秦事件中的重要人物,他的項上人頭也是誘導秦國上下相信燕國衷心的一個重要條件,在此事件中,很多人也為樊於期感到可惜,可事實上,樊於期卻並不值得人們同情,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罪大惡極而且劣跡斑斑的人。

首先,樊於期是一名敗將,在古代歷史社會中,因為將領的原因而導致軍隊戰敗是要負極大責任的,也就是說樊於期本身就有罪,但是當時的樊於期並沒有受到太嚴厲的懲罰,隻是官職不似從前。

其次,樊於期是誘導長安君謀反的關鍵,我們都知道長安君成蟜曾經與秦王嬴政之間有過一場對王位的爭奪之戰,而這件事情背後的始作俑者正是樊於期,他認為,如果能夠推崇長安君上位,那麼自身的地位也就水漲船高。

這樣的人可謂是亂成賊子,放在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朝代都是死罪,甚至是滿門抄斬或者是滅九族的罪。

再者,樊於期還是最先造謠秦王嬴政並非秦莊襄王親子而是呂不韋之子的謠言的人,這就有禍亂江山的味道了,就算是一個普通人,在血脈上受到了質疑都會異常憤怒,就不用說一國之君了。

在非常看重血脈的年代裡,尤其是在王位繼承這樣的大事上,血脈上出現了問題涉及到的則是國本,動搖的則是整個江山,這樣的人,秦國能夠對他十分客氣嗎?能不給他定罪嗎?所以樊於期並不值得可憐,反而確實是秦國的罪人。

對於這樣的人,不僅是秦國不能繼續將其任用,其他的國家實際上也不應該任用他,畢竟他能霍亂秦國的江山,也能夠霍亂其他國家的天下。

但是太子丹卻將其收留了,原因是他是秦國的對手,甚至連自己的老師提出的將其送往匈奴的建議都沒有采納,原因是,他不能因為秦國的壓力而放棄自己的朋友。

這兩點非常可笑,對於一個劣跡斑斑的人,太子丹不僅僅稱其為朋友,還將他明目張膽地放在了燕國,這難道不是在為燕國招致災禍嗎?

所以由此來看,太子丹的行為並不是在為燕國謀取福利,而更像是借著燕國的條件來為自己牟利,他知道作為燕國的王子,整個燕國是他手中的武器,他可以借由這個武器給自己一定的保護,也正因如此才會做出如此荒唐的決策。

如果他真的為了燕國著想的話,無論是判逃出秦國,還是收留樊於期,他都不會擅自決定。

三、催促荊軻上路

荊軻刺秦如果真的是太子丹費盡心機的謀劃,那麼天時地利人和都是需要具備的,但是在這件事情的實施上,太子丹則略顯幼稚,《史記》中記載,荊軻在刺秦之前一直在等待自己的一位朋友,但是太子丹並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而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催促荊軻上路,並且給他搭配了一位並不合格的助手秦舞陽,這就在無形之中增添了荊軻刺秦的難度,也就降低了刺秦的成功率。

如果太子丹真的是一位合格的策劃者,或者真的是燕國未來合格的君主,那麼對待荊軻刺秦這件事上,太子丹不會顯得如此焦躁,也不會對事件的把握如此不準確。

其實本身在對待刺秦目的上,太子丹就有顯矛盾,從準備燕國督亢之地的地圖到以樊於期的人頭來迷惑秦國朝野,再到對於刺秦匕首的制作,樁樁件件都像是隻取嬴政性命去的。

但是刺秦之前太子丹還叮囑荊軻,說希望他能夠生擒嬴政,威脅嬴政將已經吞並的諸侯國領土競速奉還,讓整個中原地區再次回到諸侯爭霸的局面中去。

這從表面上看,確實顯示了太子丹的仁義,不僅僅是考慮到了燕國,還將其它的各大諸侯國的利益都考慮了進去,可是既如此,他們之前的種種謀劃又作何解釋呢?一個涉及到各大諸侯國利益的刺秦事件又為什麼要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點搭配一位錯誤的助手拔苗助長呢?所以太子丹的行為前後有太多矛盾的地方,對於他策劃刺秦的目的則很難確定。

小結:

所以由上述三件事我們可以看到,首先太子丹的所作所為並沒有為燕國謀取到真正的利益,其實秦國在那個時段並沒有將燕國當作是首要進攻的目標,哪怕是荊軻刺秦事件暴露之後,秦國取得了太子當性命也就撤兵了,所以秦國攻打燕國完全是因為荊軻刺秦事件在報仇。

因此如果太子丹隻是想延長燕國的存國時間,想要燕國在夾縫當中謀取生存然後煥發生機的話,則完全不需要用刺秦來實現,因為本身燕國就有一個相對安穩的發展環境。

而且如果想要亂世中崛起,不更應該避開秦國鋒芒嗎?為什麼要策劃荊軻刺秦呢?更好的解釋就是是為了發泄心中不滿。

此外我們結合太子丹的所作所為也會發現,他針對的點其實在於秦王嬴政,逃離秦國是因為嬴政沒有給他理想中的待遇,收留樊於期是因為他是秦王嬴政的敵人,踐行了所謂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理念,而在荊軻刺秦利弊的權衡之上我們也看不到他給燕國帶來的好處。

所以其實,太子丹更像是在報復自己年少時期的好友,因為他並沒有對自己和自己的國家大家禮遇,而是態度生硬。

參考資料:《史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