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最後到底去哪了,有三種結局,最後一個毛骨悚然。《網路歷史》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王維這幾句詩基本描述了四大美人之一西施的工作履歷,基本上西施的前半生就在這四句話裡面。

作為浙江諸暨的一個美女,西施的美名早已天下聞名。

而作為吳越戰爭失敗一方的越國,越王勾踐想盡一切辦法,目的就是打敗吳王夫差。

為此,勾踐什麼手段都要使出來。

終於謀臣范蠡為他帶來了西施。

勾踐眼睛一亮,立刻想到要利用這個美女來迷惑夫差。

於是西施在越王宮中接受一番訓練之後,她跟鄭旦等美女一起就被獻給了夫差。

吳王夫差立刻就被西施打動,成天與她纏綿在一起,再也不理國事,於是吳國逐漸沒落,最終被越國擊敗,西施也成功的完成了間諜任務。

那麼吳國滅亡之後,西施的下場究竟如何,正史中並沒有相應的記載,根據相關書籍的記錄與描述,西施大約有三種下場:

一、跟范蠡歸隱江湖

這個說法來自《越絕書》,但是傳到今天的《越絕書》僅有西施被訓練後送給吳王的記載。

根據唐朝陸廣微編寫的《吳地記》,裡面援引了一段《越絕書》的記載:『西施亡吳國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也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越絕書》部分已經散佚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西施的這種下場是我們最願意看到的。

畢竟美女跟情郎最終走到一起,遠離世俗,遠離紅塵,想想都覺得浪漫得一塌糊塗。

宋代的《鶴林玉露》也認為西施的結局是跟范蠡一起走了,但是對於范蠡為什麼要帶走西施,這本書認為,那不是范蠡喜愛美色,而是意識到西施太美了,怕她今後迷惑越國的國王,讓越國重蹈吳國的覆轍。

這種解釋就很讓人討厭了。

二、被沉到水裡淹死

這個說法來自《墨子》,相比上面退隱江湖的說法來說,西施被淹死可能更靠譜,因為《墨子》寫於戰國時期,與西施生活的年代相對更接近一些。

而第一種說法裡,最早的《越絕書》也是書寫於漢朝,遠比《墨子》要晚得多。

《墨子》中說道:『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意思是,吳起為什麼會被車裂,因為他功績太大,得罪了太多人。

西施為什麼會被沉湖,因為她長得太美了,無論誰都很容易就被她迷惑,所以必須死。

那誰把她沉到水裡的呢,明朝的楊慎認為,西施是被吳國人淹死的,為了報復她顛覆吳國。

三、被情郎淹死

這是最毛骨悚然的一種說法,說是范蠡因為害怕西施的美貌會蠱惑人心,因此他把西施帶走了。

行船到太湖中心的時候,范蠡一咬牙,將西施推到水裡淹死了。

西施是死在情郎手裡的,想想看就毛骨悚然。

西施的三種結局從浪漫到恐怖,各不相同。

除了第一種說法外,其他多少都有些宣揚『紅顏禍水』的意味。

羅隱有詩『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國家興亡的事情怪罪一個弱女子,太說不過去了。

西施說白了,跟貂蟬一樣,政治工具而已,春秋戰國肯定是標準男權主導,吳國的墮落,越國的崛起,是夫差不行,是勾踐、范蠡、文種施詭計,莫怪西施。

當然,貂蟬是虛構的,西施是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