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鬼谷子的弟子們前往各國施展自己的抱負,其中包括孫臏和龐涓兩位師兄弟。
龐涓是孫臏的師兄,二人本是好兄弟,卻因為功名利祿而相愛相殺。
之前,我們所知道的就是孫臏被好友龐涓介紹到魏國從政,卻被龐涓陷害,被人挖去髕骨,也就是膝蓋那一塊。
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總是替孫臏感到不值,覺得他懷才不遇,又被師兄所坑,著實覺得他是個苦命的『傻白甜』。
然而,真正的情況並非如此,孫臏並不是我們之前認為的那樣單純,他其實是個有野心的陰謀家,從他的計策、謀略,便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這一點。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孫臏獻計田忌,也就是著名的《田忌賽馬》。
一、田忌賽馬不為人知的一面
當時,孫臏被龐涓陷害之後,不僅被挖了髕骨,而他的名聲也受到影響。
他不再是各國拭目以待的座上賓,而是遭受過刑罰的『不法分子』。
然而,孫臏自然清楚自己所處的情況,他也清楚的知道自己要離開龐涓所處的國家,而到其他地方去。
所以,等到齊國使者到大梁後,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勸說齊國使者。
由於孫臏口才好,才華出眾,所以齊國使者覺得此人是個有用之才,便偷偷地把他載回齊國。
等到孫臏來到齊國以後,便在齊國將軍田忌府中『工作』。
由於孫臏名聲在外,田忌也是非常賞識他,並且待如上賓。
然而,孫臏對於田忌也是不斷獻計,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田忌賽馬』。
相傳,田忌經常與齊國眾公子賽馬,並設重金賭註。
但是,田忌的馬兒卻總是跑不過齊國眾公子的馬。
有一次,田忌與齊王賽馬,又一次戰敗。
此時的孫臏經過一番考察,便像田忌提出一個建議,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原來,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馬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對田忌說:『其實不同等級的馬兒之間的差距並不是太大,如果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用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豈不是可以輕松獲勝?』
果不其然,三場比賽結束後,田忌以一場敗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註。
從那以後,田忌更加重用孫臏,更是把他舉薦給齊威王,讓孫臏成為齊國的『軍師』。
一直以來,我們熟知的『田忌賽馬』所展現出來的都是為人處世的智慧,包含著超高的謀略,但其實,在這場賽馬的背後,也將孫臏的陰謀和狹隘展現的淋漓盡致。
二、看似幫助實則是『坑』
從田忌賽馬的角度來看,孫臏幫助他戰勝了齊王的馬,是他的功臣。
但如果從田忌日後發展的角度來看,孫臏其實給田忌挖了一個大坑。
雖然田忌贏了一場賽馬,但卻得罪了頂頭上司齊王。
如果把齊國看作一個大的職場,盡管已經是將軍的田忌也不會有更好的發展。
不管是職場還是朝堂,得罪上司就是大忌,然而,作為鬼谷子門生的孫臏又怎麼不清楚這一點。
即便如此,孫臏還是建議用田忌『計謀』贏得齊王,看似為田忌扳回一場勝利,其實已經在無形之中將田忌推入『大坑』之中。
但是,在孫臏獻計田忌讓他的馬兒戰勝齊王馬兒的同時,也讓他將自己的謀略充分的展現在田忌和齊王面前。
首先,田忌對於自己的這個謀士更是青睞有加,緊接著更是把他推薦給齊王。
可以說,孫臏通過田忌賽馬這件事情,一躍成為齊國君主和大將軍青睞的對象。
如此看來的話,孫臏才是『田忌賽馬』這場比賽最後的贏家。
說來也奇怪,孫臏作為田忌帳下的謀士,為什麼要如此坑害田忌呢?
其實,孫臏獻計田忌,並且成為齊國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這都是有目的的,在這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擊敗魏國,報髕骨被挖的大仇。
三、嶄露頭角,大仇得報
公園前354年,魏國大軍在龐涓的帶領下圍攻趙國,由於趙國同齊國交好,齊國有義務也有理由出兵幫助趙國。
然而當時情況緊急,齊國直接去趙國『幫忙』顯然已經來不及。
於是乎,孫臏提出一個建議,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
果不其然,在孫臏的建議下,齊國大軍力挫魏國軍隊,並且生擒龐涓。
可以說,這次的勝利對於孫臏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是他報仇雪恨的一場戰役,更是他報仇的開始。
一年以後,龐涓帶領魏國軍隊卷土重來,與孫臏針鋒相對,在馬陵對峙。
然而這一次,作為師弟的孫臏再一次戰勝師兄龐涓。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戰役中,孫臏以減灶之法迷惑了龐涓,導致龐涓戰死。
隨後,齊軍趁勢掩擊,導致魏軍大敗,甚至連太子都被俘虜。
與此同時,孫臏大仇得報,這個時候也是孫臏的高光時刻,但是孫臏並沒有選擇功成身退,而是為田忌獻上最後的計策。
四、獻上最後一計,最終銷聲匿跡
眾所周知,田忌與孫臏二人帶領齊國大軍力挫魏國,讓魏國沒有爭霸的資本。
與此同時,也意味著田忌等人立下不世功勛,對此,孫臏心中再次有了計謀。
這一次,孫臏為田忌獻策,想讓田忌利用手中兵馬,軍中戰功去做一番大事。
其實說白了,孫臏『鼓勵』田忌造反。
關於這一段,史料有著詳細記載。
《史記·孫臏列傳》記載:『將軍無解兵而入齊。
使彼罷弊老弱守於主。
主者,循軼之途也,擊摩車而相過。
使彼罷弊老弱守於主,必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
然後背太山,左濟,右天唐,軍重踵高宛,使輕車銳騎沖雍門。
若是,則齊君可正,而成侯可走。
不然,則將軍不得入於齊矣!』
然而,孫臏的意思非常明顯,為了安全起見,他建議田忌不要放棄兵權,要再接再厲,直接掌握齊國的軍政大權。
當然,田忌沒有聽從孫臏的建議,在田忌回國之後,由於功高震主,遭到齊王的猜忌。
就在這個時候,田忌選擇造反,可是早已錯過最好的時機,隻能逃離齊國。
與此同時,作為鬼谷子得意門生的孫臏也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或許,在田忌功成名就後,孫臏就已經清楚的回到齊國的結局。
所以,孫臏早早的離開田忌,並未跟隨他回到齊國,由此,孫臏也得以免除顛沛流離之苦。
結語:
通過田忌賽馬和孫臏建議田忌造反的事情來看,可以發現孫臏並沒有我們之前認為的那樣的『單純』。
也可以說,他是一個陰謀家,從他建議田忌如何與齊王賽馬開始,他就有著自己的算盤。
當時的他隻為迅速『出道』,可以擊敗魏國以報大仇。
等到大仇得報,他又建議田忌造反,其實是想獲得從龍之功,位極人臣。
可以說,從頭到尾都是孫臏的陰謀,他不為田忌也不為齊國,隻為他自己。
如果這樣說的話,我們對孫臏的看法也不得不重新改觀。
參考資料:《史記·孫臏列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