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奚和商鞅誰對秦國貢獻更大?《網路歷史》

《史記∙商君列傳》商鞅問趙良他跟百裡奚比誰更厲害?趙良就把百裡奚和商鞅從幾個方面作了對比。

一 為政方針

百裡奚:『五羖大夫相秦六七年,而東伐鄭,三置晉國之君,一救荊國之禍。

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

由餘聞之,款關請見』

說的是百裡奚在秦國為相六、七年,向東討伐鄭國,三次立晉國國君,一次救楚國之禍,以德服人,以仁教民,令巴蜀前來納貢,四方少數民族前來朝見,百裡奚奉行的是儒家治國,

商鞅:『今君相秦不以百姓為事,而大築冀闕,非所以為功也。

刑黥太子之師傅,殘傷民以駿刑……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日繩秦之貴公子』

說商鞅相秦不以百姓為主,大興土木工程,這是沒有功勞的,刑法太子老師,殘害百姓,你的政令比國君的命令還要深入人心,天天用新法來約束貴族子弟。

趙良不懂遷都咸陽有什麼意義,商鞅建咸陽宮是從秦國長遠發展考慮。

再來說說這個趙良,他是秦國貴族,商鞅變法富了國民卻傷害了貴族利益,作為貴族公子的趙良隻看到了他的利益受到了傷害,卻不知道秦國大部分老百姓在變法後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這是趙良的狹隘的地方。

個人生活

百裡奚:『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勞不坐乘,暑不張蓋,行於國中,不從車乘,不操幹戈,功名藏於府庫,德行施於後世。

五羖大夫死,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

此五羖大夫之德也』

百裡奚為相,累了不坐車,熱了不張傘,出行沒有護衛,功名載入史冊,德行流傳後世,死後秦國男女老幼痛哭流涕,孩子不唱歌,連舂米的都不喊號子了。

商鞅:『君之出也,後車十數,從車載甲,多力而駢脅者為驂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車而趨。

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

商鞅出門大講排場,武士帶著武器前呼後擁,沒有護衛是斷不敢出門的。

商鞅變法傷害了貴族利益,有人要行刺商鞅這是肯定的,為了自身的安全,就是他不這樣做,孝公為了保護商鞅也必須做到防范於萬一。

這些都是趙良無法理解的,因為趙良是新法的否定者,隻能說趙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百裡奚強秦一代,而商鞅強秦七代直至統一天下。

百裡奚身先士卒,與百姓同勞動共甘苦,以身示范,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百姓,國人從上到下都很敬佩百裡奚,所以百裡奚一死,國人都很懷念他。

百裡奚輔佐穆公收復戎狄二十個國家,國土面積擴大了一千多裡,在晉襄公背叛秦國的時候還給予糧食到晉國救災,讓天下人都敬佩,諸侯都願意尊穆公為霸主,秦國也就是在穆公時代崛起為春秋一霸,但是穆公、百裡奚一死,秦國倒是走向頹廢,後代十五代君王毫無作為,直到孝公。

時代不同,為政方針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特別到了戰國時期,百裡奚的以德服人的儒家治國理念再無用武之地,各國都秉承著誰強誰就做老大。

商鞅變法留給了秦國一整套很規范的律法系統,後代國君可以不用商鞅這個人,隻需要堅決執行新法就能使秦國穩步走向強大。

後來秦惠文王殺商鞅用新法,引進人才,用張儀破六國合縱,秦國開始東出圖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