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中期著名軍事家孫臏是齊國人,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世子孫。
他少年孤苦、年長投身戎馬生涯,立志研究兵法。
他拜鬼谷先生為師。
與他從師學習的有個同學叫龐涓,與孫臏本是同窗好友,後龐涓到了魏國,深得魏惠王的寵信,當上了將軍。
他想到自己的才學比不上孫臏,日後孫臏的聲名、地位將大大超過自己,於是就暗地裡派人把孫臏騙到魏國,乘機誣陷孫臏犯法,被處以臏刑《去膝蓋骨》並遭軟禁。
孫臏後經齊國使者秘密載回,被齊威王任為軍師。
在與魏軍交戰中,他於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兩大戰役中重創魏軍,龐涓即在馬陵戰役中遭孫臏伏兵射殺。
這『孫龐鬥智』的史實是大家熟知的。
但其中涉及的地名『馬陵』,與今宿遷的馬陵山有關系嗎?
其實,孫臏設伏射殺龐涓的『馬陵』,並不是宿遷的馬陵山。
據上海辭書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出版的《辭海》載:『馬陵,古地名。
春秋衛地。
在今河北大名東南;一說在今河南范縣西南。
戰國屬齊。
齊威王十六年《公元前341年》田忌用孫臏計,大破魏軍於此,從此孫臏‘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既如此,宿遷的馬陵山何以也叫『馬陵』呢?
舊版《宿遷縣志》中曾言及宿遷馬陵山為山東泰山向南延伸的餘脈,這似有道理,然無確證,不足憑信。
據1931年5月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出版的臧勵和等編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馬陵山,亦作馬嶺山,在山東臨沂縣東南九十裡。
與郯城縣接界,南抵江蘇之宿遷,狀如奔馬,南北綿亙數百裡』從中可看出『馬陵山』名的由來系『狀如奔馬』的山嶺。
『馬陵』『馬嶺』音近。
此記載可信。
今宿遷市老城區在四百多年前是荒山野嶺即馬陵山的坡地。
明萬歷四年《公元1576年》宿遷知縣喻文偉為避黃河泛濫而將縣城從今項王故裡附近北遷至今老城區。
從老宿遷的地貌走勢看,地表自北向南緩緩傾斜,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低相差達50米。
其最高點位於今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內的峰山頂,高程達73.4米。
宿遷老城區內的鍋礦山《即礦山,又名釜山》,今湖濱新區曉店街道境內的嶂山《即三臺山,嶂山為其組成部分》及今新沂市內的馬陵山《原名司吾山》均一脈相承稱為馬陵山。
所謂山,實則是丘陵和嶺坡,歷代相沿,丘陵亦即稱為山了。
『孫龐鬥智』的『馬陵道』,古籍還有今山東莘縣說、鄄城縣說,今河南長葛縣說。
在戰國時期齊國和魏國『孫龐鬥智』的『馬陵之戰』地點,隻能是在這兩國之內。
齊國的都城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
至今尚有『龐涓墓』,位於臨淄區『將軍頭村』旁,這是該村名之由來。
『孫龐鬥智』的地點顯然與今新沂、宿遷地的馬陵山無關。
總編:蔡嘯泉
編審:蔡 娟 韓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