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的貼身佩劍,為什麼會出土於楚國將軍的墓葬?《網路歷史》

越王勾踐的貼身佩劍,之所以會出現在楚國人的墓葬當中,主要是因為後來越國被楚國給滅了,所有越國的寶藏,自然也就都歸了楚國。

順便說一句,出土越王勾踐劍的墓葬,這個墓葬的主人,恰好正是當時率領楚國軍隊滅掉越國的將軍。

而且,後來從相關墓葬當中,大家還發現了勾踐之後的幾位越王的貼身佩劍。

這足以說明,當時越國的寶貝,基本上都被楚國給搬空了。

而佩劍這種東西,本身的象征意義實在太大,被墓主人帶進自己的墳墓,作為自己軍功的證據,自然也就很正常了。

至於說春秋時期稱霸一時的越國,後來為什麼會被楚國滅掉,為什麼會連歷代國君的貼身佩劍,都成了楚國人的戰利品,這涉及到很復雜的一段歷史。

春秋時代,因為周王室的衰落,幾個強大的諸侯國紛紛開始崛起。

不過,在春秋初期和中期的時候,這幾個強國名單當中,其實並不包括越國。

在春秋初期和中期的時候,越國一直都是南方的一個偏遠諸侯國,和中原諸國來往也不是很多。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越國一直都是一個跑龍套的。

不過後來,到了春秋中期的時候,中原各國經過兼並之後,形成了以晉楚兩國為核心的兩大聯盟。

這兩大聯盟,有點像二戰之後的北約和華約,雙方誰也無法從根本上幹掉對方。

所以打了幾十年之後,晉國就忽然意識到,應該從楚國背後扶持一個國家,以此來牽制楚國,這就是吳國。

而吳國被扶持起來之後,楚國也覺得,應該從吳國背後扶持一個國家,牽制一下吳國,這就越國。

楚國和越國的恩恩怨怨,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在此之前,兩國的交集其實真不算多。

但是在這之後,因為兩國之間有了利害關系,所以接下來就發生了很多故事。

首先,吳越兩國被扶持起來之後,迅速發展,逐漸成了東南地區兩個舉足輕重的大國。

與此同時,當時中原地區傳統的幾個強國,比如晉國和齊國之類的國家,基本上各自內部都開始出現問題。

這主要是因為,春秋時期大家基本都實行分封制。

這種分封制不僅僅是周天子對下面的諸侯,同樣也是諸侯對下面的士大夫。

所以,到了春秋中後期的時候,幾個老牌諸侯國內部,開始不約而同出現了士大夫掌權的現象,然後國內就開始內鬥。

內鬥開始了,那這些強國自然也就逐漸無力對外擴張了。

這就是為什麼,春秋後期主要以吳越兩國爭霸為主,其他強國好像不約而同都熄火了。

再之後,吳國首先壯大起來,完成了華麗的逆襲。

巔峰時期的吳國,國力絲毫不遜色於晉楚之類的老牌強國。

而且後來,吳國這邊出了個超級猛人,就是寫《孫子兵法》的那位兵聖孫武。

在孫武的帶領下,吳國大軍一口氣打到楚國首都,差點就把楚國直接給打滅國了。

後來多虧了越國和秦國幫忙,楚國才得以最終復國。

但是經此一役之後,楚國就徹底衰落了下去。

從這之後,一直到戰國初期上百年的時間裡,楚國其實一直都在養傷,再也無力對外爭霸了。

而這一戰之後,春秋爭霸的戰爭,也徹底轉移到了吳越兩國這邊。

至於吳越兩國的爭霸歷史,大家就耳熟能詳了。

首先,吳國進攻越國,越國趁其不備進行反擊,幹掉了吳國的老國王闔閭。

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即位,休養數年之後,再次進攻越國,這次終於反推了越國,而且還俘虜了當時在位的越王勾踐。

勾踐被俘之後,花了好幾年的時間,給夫差做奴隸,最後終於得到了夫差的信任,被夫差放回了越國。

再之後,勾踐臥薪嘗膽,經過多年的努力後,最終再次反推了吳國。

而且這一次,越國徹底吞並了吳國,開始獨霸東南。

隨著越國吞並吳國,越國便達到了本國歷史的頂點。

在這之後,勾踐率軍深入中原,以越王的身份主持諸侯會盟。

一時之間,就連幾個老牌強國,都要畏懼越國。

如此一來,勾踐自然也就順利稱霸,成為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

而隨著越國稱霸,越國和楚國的關系,也開始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在此之前,楚國和越國需要聯手對付吳國,兩國關系自然不差。

但是如今,吳國被吞並了,兩國之間有了大面積的直接接壤范圍,這時候情況可就不太一樣了。

不過,勾踐在位的時候,兩國關系其實還算不錯。

因為楚國當時還在養傷,暫時無力對外擴張。

而越國忙著去中原腹地爭霸,暫時也沒想過去打楚國。

另外,當時楚國這邊在位的楚昭王,還娶了勾踐的閨女,所以兩國王室開始親戚關系。

這樣一來,雙方關系自然也就不會太差,更不會開戰了。

但是在這一代人去世之後,情況可就逐漸開始變化了。

越國這邊,勾踐去世之後,接下來在位的鹿郢和不壽,也都算是不錯的守成之君。

雖然沒本事對外擴張,但是保住越國的老底子還是可以的。

而楚國這邊,楚昭王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楚惠王也是一個不錯的楚王。

而且,因為之前的親戚關系,不壽是勾踐的親孫子,而楚惠王則是勾踐的外孫子。

所以當時在位的楚王和越王,是真正的表兄弟關系。

這樣一來,雙方就算開始有一些小摩擦,暫時也能克制住。

就是在這段時間裡,歷史從春秋時期,進入了戰國時期。

而到了戰國時期之後,隨著雙方血緣關系越來越遠,而且利益沖突也越來越大,這時候雙方的關系,也開始逐漸轉冷了。

楚國這邊,經過兩代人的修養之後,已經徹底恢復了過來。

而且,因為當年吳國那一戰,消滅了不少楚國內部的舊貴族,徹底打亂了楚國內部的利益劃分。

所以戰國初期的楚國,沒有晉國或者齊國那種士大夫架空國君的問題,對外擴張的動力也很強。

如此一來,楚國就再次成為了舉足輕重的超級大國。

反觀越國這邊,則是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自從朱勾去世之後,越國也走上了傳統中原老牌強國走過的老路,出現了很多問題。

比如說,國君的弟弟掌權,幹掉了國君的兒子,然後準備以弟弟的身份繼承王位。

這事當年在晉國發生過,叫做‘曲沃代翼’;如今在越國再次發生,後世稱為‘諸咎之亂’。

好不容易解決了王室內部的矛盾之後,越國內部又開始出現士大夫家族掌權的問題。

在國君後代內戰期間,越國士大夫趁機掌權。

此後,越王這一脈雖然重新恢復穩定,並且不斷和越國內部的士大夫奪權,但卻始終無法再恢復到巔峰時代了。

如此,越國內亂近八十年之後,當年稱霸中原的那個越國,早已經衰弱之際。

這時的越國,則是傳到了越王無疆的手裡。

從輩分上來說,無疆應該是勾踐的孫子的孫子的孫子。

到了這個時候,越國王室和楚國王室的血緣關系,已經非常遙遠了。

而無疆掌權之後,為了奪回大權,則是把主意打到了對外戰爭上面。

在無疆看來,只要越國能夠開啟對外戰爭,並且逐漸勝利,那就能轉移國內矛盾。

而且,這樣一來,無疆本人在國內的威信也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就可以徹底壓制其他士大夫家族。

抱著這種心理,無疆開始率軍北上,準備進攻齊國。

然而就在無疆準備北上的時候,齊國卻派來了使臣,邀請無疆一起攻打楚國。

還說只要齊國牽制了楚國的大部分軍隊,越國進攻楚國,就會易如反掌。

當時也不知道無疆怎麼想的,反正就是被齊國給忽悠瘸了,當即下令轉過頭去打楚國。

此時的楚國,早就不是當年那個衰弱的楚國了。

而且,當時在位的楚威王,也早就有吞並越國的心思。

隻是礙於越國的強大,再加上兩國之間有親戚,不好動手而已。

但是如今越國既然先動手了,楚國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所以,在這之後,楚威王派大司馬召滑,統領楚軍進攻越國。

兩國開戰之後,齊國忽然掉頭,調動軍隊進攻越國後方。

就這樣,越國很快就被齊楚兩國打得潰不成軍,最終就連無疆本人,都直接戰死了。

更要命的是,因為事先沒料到這樣的失敗,所以無疆去世之前,也沒完成傳位手續。

所以無疆去世之後,他的幾個兒子就開始內鬥,這無疑進一步加速的越國的滅亡。

此後,到了楚懷王在位期間,召滑帶著楚國軍隊,趁亂進攻越國腹地。

經過五年的蠶食之後,召滑終於帶領楚軍,吞並了整個越國。

至此,楚國版圖達到了極盛期,越國則是被徹底吞並。

而越國被吞並之後,越國的那些寶貝,自然也就都歸了楚國。

因為這些原因,兩千多年以後,人們在湖北江陵發現了三座楚國大墓。

其中一座,通過墓裡陪葬的竹簡確定,主人就是那位滅了越國的召滑。

也正是在召滑墓裡,我們發現了那柄越王勾踐劍。

而且,不光是勾踐的佩劍被發現了,接下來在位的四位越國君主,他們的佩劍,也都出現在這些楚國墓葬當中。

對此,最大的可能,就是楚國把越國滅了之後,滅掉越國的將軍,把這些佩劍帶到了墓裡,以此作為自己的榮耀。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後來越國衰弱之後,把這幾柄劍獻給了楚國,表示對楚國的臣服。

在這之後,楚王便把這些佩劍賞給了召滑,以此來見證他的功勛。

不管真相到底是哪一個,總之,當時越國被楚國打熄火了,不得不交出佩劍,這肯定是事實。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越王勾踐的貼身佩劍,才會出現了楚國將軍的墳墓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