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陵墓裡出土一卷簡書,破解了兩千年來《孔子家語》的真偽謎團。《網路歷史》

在華夏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孔子的地位幾乎無可取代,儒家著作《論語》,更是成為了後世文人推崇備至的經典之作。

可是您也許不知道,其實有一部書與《論語》並駕齊驅,它便是飽受真假爭議的《孔子家語》。

作為一部儒家著作,《孔子家語》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實性?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上世紀70年代末,隨著中國考古文化事業的復興,考古發掘工作也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河北省定州市境內的東郊地區,是中國考古學界公認的西漢時期王陵墓葬群,其本身具有極大的發掘價值。

在1973年時,河北省考古部門正式召集各路考古學家,組成了一支極具權威性的考古隊,對河北省定州市八角廊西漢古墓進行發掘。

此處王陵所葬之人為西漢時期中山懷王劉修,是西漢中山國的『六王』之一,其薨逝時間為公元前55年。

在考古發掘過程中,專家們於中山懷王墓內發現了大量的陪葬文物,其中包括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等,數目接近2000餘件,見證了當年這位諸侯王生前的顯赫與富貴。

著名的龍螭銜環玉璧、玉座屏、以及墓主人所身穿的金縷玉衣,都被列為中國一級國寶,為後世考古學界研究西漢葬制文化,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研究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考古專家們悉心地發掘之下,偶然發現墓中居然存在著大量未腐化的竹簡,顯而易見,這些已經殘破不堪的竹簡,正是用於為諸侯王陪葬的典籍。

通過對出土竹簡反復的清洗與整理,考古專家們發現,竹簡上所書寫的內容,正是儒家經典典籍《論語》以及一部名為《儒家者言》的書籍。

顧名思義,《儒家者言》應該是一部蘊含儒家觀念的書籍,其所記載的內容肯定也與孔子有關。

果不其然,考古專家們通過為期一個多月的破解之後,他們驚訝地發現,自己所整理出來的《儒家者言》內容,居然與現今所流傳的一本古籍《孔子家語》十分相近,甚至二者之間多有雷同之處。

《孔子家語》又被稱為《孔氏家語》,後世多稱其為《家語》。

《孔子家語》是一部詮釋儒家思想的著作,該書原有27卷,至今隻存10卷,總共分為44篇,其上所記載內容包括孔子的生平以及孔門弟子思想的言行。

《孔子家語》的撰寫者為孔子的門人弟子,該書甚至早於《漢書·藝文志》。

不過可惜的是,由於年代的久遠以及紛亂的戰火,導致《孔子家語》原本早已遺失,至三國魏晉時期便已經不復存在。

不過也恰在此時,魯國之地的一位大儒卻又重新對該書進行了填補,此人正是王肅。

王肅遍尋古籍,雜取秦漢時代諸多書籍中關於孔子的逸聞軼事,並在《論語》、《左傳》、《國語》、《荀子》、《小戴禮》、《大戴禮》、《禮記》等典籍之中取材,對儒家文化中所涉及的婚姻,喪葬,祭祀等事宜進行了詳加闡述,如此才為後世留下這部著作。

對於《孔子家語》這部書來說,從古至今歷來爭議頗多,宋代王柏的《家語考》、清代姚際桓的《古今偽書考》中,都曾對《孔子家語》的真實性進行了否定。

更有甚者,清代時期的范家相與孫志祖二人,還分別作《家語證偽》與《家語疏證》,以全書文字抨擊《孔子家語》的不可信性。

清代時期修訂的《四庫全書總目》中曾論述道:『其書流傳已久,且遺文軼事,往往多見於其中。

故自唐以來,知其偽而不能廢也』,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家語》似乎已經成為了歷代學者所公認的『偽書』,認為其本身內容幾乎都是作者摘抄的不實野史以及大膽臆測。

可有趣的是,當中山懷王墓內的《儒家者言》出土之後,這一歷史『定論』似乎被完全打破了。

該書與《孔子家語》的內容契合,也說明了後者的真實性頗高,並非是王肅的胡亂書寫之作。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夠清楚的得知,在魏晉時期,《儒家者言》應該並未完全失傳,而是有一部分流落到了王肅的手中,王肅正是根據其上資料進行了合理的補充,最終完成了如此一部曠世之作。

據考古專家稱,《孔子家語》全書共8萬字,其上所書內容詳細而又切合實際,多半都是關於孔子本人真實事件的記載,對於後世學者研究儒家文化提供了較為積極的作用,甚至對於《論語》這部書,也有極強的補充和完善作用。

不得不說,考古果然是一把金鑰匙,它不僅打開了一扇歷史大門,也為華夏文化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足夠的助推作用。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