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作品是適合反復拿出來讀的,但作為小孩子,是大概率讀不懂他的文字的。
倒不是他說的話不清楚,而是因為以當時的年齡,是根本讀不懂字面意思背後的含義的。
我們那時候關注的往往是故事本身,百草園裡究竟有沒有美女蛇,閏土說的猹究竟是啥玩意,孔乙己的結局到底死沒死?
等到長大之後,再去重讀魯迅的作品,才發現,他的文字根本就不是在講故事,也不是在講人生,而是在講希望。
小時候讀魯迅,可能不能理解他的思想,但知道他是一個偉大的人就可以了。
長大了再讀魯迅,我們讀到的不僅僅是思想,也是精神,更是透徹的人生!
楊角風談晚清民國人物第130期:重讀《故鄉》:『豆腐西施』楊二嫂,為什麼卻成了魯迅討厭的人?
一、
在魯迅的筆下,曾經刻畫出很多標志性的人物,有阿Q,有祥林嫂,有孔乙己,有閏土。
也有一些配角人物,比如長媽媽,柳媽,魯四爺,趙太爺,楊二嫂等等。
而今天,我們單提楊二嫂,也叫『豆腐西施』,是魯迅小說《故鄉》中的人物,寥寥幾筆,就將此人刻畫得淋漓盡致。
1919年冬,魯迅回了一次家鄉,是二十年來的首次,也是最後一次。
他這次回去,不是為了探親,也不是為了懷舊,而是為了賣房子。
魯迅在《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中寫道: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做百草園。
現在是早已與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
魯迅家的百草園我《楊角風》去過,確實很大,連帶著房屋一起賣給朱家《朱熹》子孫,也確實有點惋惜。
而他之所以要賣掉老家的房子,原因就在於,他想在北京買房。
那時候的魯迅已經當了七八年『北漂』了,之前一直住在紹興會館,但是那裡不能攜帶家眷,這也導致他的母親和妻子隻能留在老家,無法到北京團聚。
當時魯迅的工資已經相當高了,達到一個月350塊大洋,再加上稿費什麼的,一個月怎麼著也得500左右了。
這種工資待遇,是普通工人的幾十倍了,要知道當年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工作時,一個月才8塊錢。
可是為了在北京買房,也是掏空了魯迅全部的積蓄,還不夠!
二、
魯迅也將這段看房的經歷,記錄到了日記中,整個過程歷時半年之久,才最終選中了西直門內的八道灣胡同。
這套房子是三進的四合院,一共有28間屋子,足夠裝下周家所有人,包括仆人。
當然,價格也不便宜,要價3500塊大洋,再加上中介費啊,稅費啊,水費啊,裝修裝潢等,又要花掉幾百塊,合一起4000多。
可惜,魯迅掏出了所有錢,也是不夠這個價格,最終跟兄弟們一商量,決定賣掉老家的房子,用來湊足北京買房的錢。
事實上,即使賣掉了老家屋子,這個購房款還是不夠的,魯迅甚至為此借了高利貸。
因為老家的房子,並非是魯迅一個人的,也有弟弟們的份,所以新房子買好後,兄弟幾個也全都住了進去。
這也是幾年後,他跟兄弟周作人不合,自己無奈搬離此地的原因所在。
當然,這是後話了,我們回到開頭,魯迅為了賣房回到了久違的故鄉。
之所以這麼著急回來,是因為按照合同規定,如果在大年初一前沒能全部搬走的話,要付違約金的。
畢竟是要回家賣掉老宅,多少還是讓魯迅心中不舍的,畢竟這次賣了老宅,也就沒有了再回鄉的打算,這也導致他的心情並不好:
『因為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麼好心緒』
因為心情不好,所以,半路上往外看,什麼都不好:
『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
三、
按照魯迅的設想,一些能帶走的都要打包帶走,一些帶不走的,則就地賣給鄉親們。
就在他跟母親打包好了東西,挑出了板凳、桌子、櫃子等大件物品,準備賣的時候,一個很奇怪的女人出現了:
『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兩腳張著,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本文要講的主人公——『豆腐西施』楊二嫂!
就在魯迅細細打量此人,試圖從記憶力找出此人的印象時,她先發話了:
『不認識了麼?我還抱過你咧!』
這時候,魯迅的母親湊過來幫魯迅解了圍,這是楊二嫂,斜對面賣豆腐的,記得了不?
一般情況下,人啊,總是對小時候吃過的東西記憶力頗深,楊二嫂又是魯迅家斜對門的,魯迅自然記得。
之所以沒能認出此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這個女人走樣了!
是啊,在魯迅小時候的記憶裡,賣豆腐的女人是很漂亮的,顴骨沒那麼高,嘴唇沒那麼薄,而且臉上是擦著粉的,人們都稱呼其是『豆腐西施』。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西施了,她也位列四大美女之首。
西施是越國人,老家就是現在的浙江紹興,所以身為紹興人,給楊二嫂起名『豆腐西施』,既能形容她的美,也貼合當地的語言環境。
四、
我《楊角風》讀大學的時候,宿舍門前是一座小紅樓,小紅樓的西北角有一個窗口,那裡常年蹲著一個賣泡面的漂亮女子,我們就稱呼她是『泡面西施』。
隻不過四大美女的命運都不怎麼好,楊玉環不用多講,安史之亂後在逃亡途中被勒令自盡;王昭君更慘,先是享受了好幾年冷宮,後來被嫁到塞外和親,丈夫沒幾年就死了,又嫁給前夫的兒子,再後來丈夫又死了,鬱鬱寡終;貂蟬也是一樣,呂佈被曹操擒住殺掉後,就失去了蹤跡,說啥的都有,終歸結局不會太好。
還有就是西施了,她是被越王勾踐,當做禮物送給了吳王夫差,後來吳國滅亡後,她得以回歸越國。
但是其結局卻有兩個,一個是終老山林,另一個則是被人們稱為紅顏禍水,而沉屍江底……
所以自古紅顏多薄命,因為美人一出生就具備別人沒有的優勢,一成年就是巔峰,從此之後便日益走下坡路了。
這種失落是伴隨終生的,患得患失,惶惶終日,再加上身邊各色人等的挑撥,積鬱成疾,往往命不會太好。
後來學校的小紅樓被拆了後,『泡面西施』就失業了,最後去了哪裡,不得而知。
同樣,魯迅筆下的『豆腐西施』,其命運也不太好。
按照他的回憶,當年豆腐西施是一動不動坐在豆腐店裡的,並不怎麼吆喝,但是生意卻出奇地好。
可幾十年沒見,這次再見到他,字裡行間都能看出魯迅的厭惡之情,躍然紙上。
五、
那麼,曾經文雅又寧靜,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豆腐西施』,怎麼就成了魯迅眼中的尖酸刻薄之人?
樣子走行了,倒也有情可原,畢竟上了歲數,自然不能跟年輕時候比較。
那時候滿臉都是膠原蛋白,現在呢,滿臉除了老皮,就是凸起的顴骨了。
那時候的楊二嫂,隻需要坐在豆腐店裡,什麼都不做,便能招蜂引蝶。
附近十裡八鄉的人們,尤其是大老爺們和小夥子們,為了一睹『豆腐西施』風采,不惜繞路而來,買豆腐。
那時候的楊二嫂,漂亮,端莊,脾氣溫和,可以坐一整天,不帶挪地方的。
照這個勁頭下去,不出幾年,她的豆腐店就能擴大,甚至可以開分店,開遍整個紹興城。
年輕就是資本,顏值就是正義,就像杭州陳女士一樣,『豆腐西施』說什麼都是對的。
可惜,人生最保值的是經歷,最不保值的便是容顏,思想可以升華,但容顏卻難以永駐。
楊二嫂或許單純地認為,自己的豆腐店生意會永遠火爆下去,人們也都喜歡吃她的豆腐。
隻是,幾十年過去了,豆腐還是那個豆腐,但西施已不再是那個西施。
除了容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得連魯迅都認不出來的程度,連坐姿和站姿,以及說話都變得刻薄起來:
『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在楊二嫂看來,這個小屁孩,當初自己還抱過他呢,沒想到二十年沒見,人家竟然瞧不起自己了,讓她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六、
在楊二嫂看來,其他人,包括魯迅在內,都是跟自己起點差不多的人,甚至於自己的起點還要高於他人。
可是,幾十年過去後,自己還在原地踏步,而魯迅這個曾經的小屁孩,竟然到京城當官去了:
『阿呀呀,你放了道臺了,還說不闊?你現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麼都瞞不過我』
當然,楊二嫂是誇張了,魯迅確實在民國教育部任職,但並不是什麼大官,教育部僉事兼第一科科長。
不過,在魯迅寫過的文章《記『發薪』》中有說過,自己在教育部任職,還是有一種人上人的感覺:
『一進門,巡警就給我一個立正舉手的敬禮……可見做官要做得較大,雖然闊別多日,他們也還是認識的』
而僉事一職,到南宋時期開始出現的,是三品或者四品官。
而魯迅的這個職務,是由大總統親自任命的,由此可見,絕不是什麼『區區小吏』,故而楊二嫂說魯迅是四品道臺,雖有誇張,但也並非毫無根據。
你升官發財了,我還在原地踏步,怎麼想怎麼不公平,所以不順你一雙手套,都對不起我當年抱過你:
『圓規一面憤憤地回轉身,一面絮絮地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裡,出去了』
是啊,三十年過去了,我還記得你,你憑什麼忘了我?
七、
當然,楊二嫂並不是生魯迅不認識她的氣,而是在生自己的氣,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自己越混越不行了呢?
事實上,楊二嫂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資本就是容貌了,或許也是因為容貌出眾,才讓她嫁給了開豆腐店的楊二哥。
雖說楊二哥也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之人,但好歹有一家店,還跟周家這個大家族做鄰居,想必也沒有差到哪裡去。
可以說,楊二嫂剛嫁給楊二哥那段時間,豆腐店生意不要太好。
平時楊二哥在後廚忙著磨豆腐,楊二嫂就負責在前臺賣豆腐,一些看熱鬧的,估計還會像對待清河縣的武大郎一樣,遠遠罵一句:
『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裡』
但楊二嫂不是潘金蓮,她還不至於淪落到跟別人瞎混的地步,但她還是拿出了自己的美色,去換取多賣豆腐所帶來的物質保證:
『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
『美』這種東西,在楊二嫂這裡不再是一種精神需要,而是成了其獲取利益的手段。
可是,等到某一天,這種『美』消失了後,她再想維持這種物質需要,就要放棄更多的東西。
比如禮義廉恥,比如名義道德,只要能換取利益,這些東西不要也罷!就這樣,她本該像閏土一樣,認命,關起門來好好研究豆腐怎麼做能更加物美價廉,而不是怨天尤人。
隻是曾經的輝煌,給了她太高的起點,又給了她莫高的期望,一旦門庭冷落,她就受不了了……
八、
等到繁華落地,一地雞毛的時候,楊二嫂再沒有資源拿出來換取物質利益時,她開始出賣感情!
確實,這些年過來,她收獲的都是虛情假意,沒有誰是真正對她有感情的。
而她的感情也確實廉價,都是明碼標價的,一個微笑,一塊豆腐,不賒賬。
當她將獲取物質利益當成首要目標時,整個人就變了,變得虛無縹緲,變得面目可憎。
一旦確定了這個目標,人也就毫無道德和廉恥可言了,都是能撈就撈,能騙就騙,只要弄到自己手上,那就是勝利。
在楊二嫂的眼中,不能在認識的人中占點便宜,那就是吃了大虧。
於是在這種長期觀念的強化下,她開始將虛情假意放在臉上,把小偷小摸當作自己的聰明才智。
本來是一個精明能幹,能說會道,手腳麻利的女人,到後來卻到了連魯迅都討厭的地步,實在是可惜。
也正是由於她的這種不真實,這種虛情假意,導致很多人看她笑話,從而不尊重她,也看不起她。
這樣就造成了惡性循環,別人越不注意她,她就要越發出怪聲,做出怪動作,以刷存在感,讓人還記起,有這麼一個人:
『‘哈!這模樣了!胡子這麼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
楊二嫂這種不自然,這種誇張,這種刻意的表現,最終都會聚焦到利益上面。
時間久了,連她自己的容貌也在這種不自然的狀態下,發生了扭曲,導致曾經精制又美麗的臉龐,變成薄嘴唇、高顴骨、吊梢眉的刻薄相,不再被人喜歡。
九、
由於沒有了當年的風韻,導致楊二嫂刻意叉腰,做出不可一世的動作,都是不自然的!
當然,生活的不如意,早就將曾經的『豆腐西施』磨成了楊二嫂,但她不想承認,也不敢承認這個現實。
她還是擺出一副故作輕松,故作有感情的神情,試圖拉下臉皮跟魯迅套近乎:
『不認識了麼?我還抱過你咧!』
其實她跟魯迅沒有感情,也沒有什麼懷戀,跟閏土對魯迅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
可是,她不能承認,不然的話,就沒辦法依靠這點交情,騙點東西,以彌補小家小戶的不足。
隻是,她抱過魯迅的這點交情,還不至於讓魯迅感恩戴德。
若真有感情,她更應該打聽清楚魯迅的現狀,魯迅的思想,而不是簡單的強調隻抱過魯迅,就是恩德。
幾個回合過來,她料到魯迅不敢怎麼樣,於是有恃無恐的先順走了一副手套。
隨後的日子裡,她更是長在魯迅家,一有機會就往家裡順東西,到最後發現了爐灰中的碗碟,引以為功,搶走了魯迅家的狗氣殺:
『自己很以為功,便拿了那狗氣殺,飛也似的跑了,虧伊裝著這麼高底的小腳,竟跑得這樣快』
就此,楊二嫂這個人物的形象算是描述完畢,這之後的魯迅文章中,也再也沒有出現過這個人物。
她用自己跟魯迅僅有的那點感情,終於換取了這些物質,徹底消失了。
十、
講到這裡,就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十多個碗碟究竟是閏土藏的呢,還是楊二嫂藏的呢?
當然,魯迅的小說不是偵探小說,也沒有那麼多的隱晦內容。
如果僅僅是為了描述閏土的貪小便宜,雖說能跟少年閏土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定程度上強化主體。
但閏土的形象在大家的心中將會大打折扣,這不是魯迅寫作時想要表達的,而且從魯迅母親的嘴中說提到的,弄不走的東西都給閏土來看,又不像是他。
是的,那時候的鄉村傳統文化中,一個人的道德品行是很重要的。
十多個碗碟不是小數目,就算在魯迅母親看來也是異常珍貴,畢竟每有人來,她都要去看著點,生怕有人順走東西。
這種事從魯迅母親口中出現,大概率不是閏土幹的,不然的話,魯迅母親沒有必要強調這件事。
畢竟會影響到交情,況且閏土給大家的印象不錯,人都走了,何必再提。
而如果是楊二嫂藏的話,魯迅母親更不會都走了,才對魯迅提起來。
她自然早就知會魯迅了,而不會在事後,用如此平靜的語調,外加一絲瞧不上楊二嫂的行為描述出來。
事實上,閏土離開魯迅家九天後,他才又返回拿桌椅並給魯迅送行。
在這八九天的時間裡,魯迅家難道不吃飯,難道就沒發現碗碟不見了,不會四處找找?
同樣,楊二嫂就算愛占便宜,想到了誣陷閏土的方法,可是她又何必等到魯迅臨走時的頭一天,才想到藏碗碟去誣陷閏土呢?
十一、
所以,這個碗碟並不是他們倆藏的,真正藏碗碟的人不是別人,恰恰是魯迅!
道理很簡單,他這樣做,一是為了防楊二嫂,二是為了照顧閏土的自尊心。
對於魯迅來講,感情上肯定是偏向閏土的,等到自己北上後,閏土收拾爐灰,發現了碗碟,自是深思一番,舉目北望,也算是給老朋友的一點慰藉。
如果明著給閏土,一方面更顯得魯迅像在施舍,將本已拉開距離的閏土,弄得更遠。
另一方面,則要提防楊二嫂,畢竟她天天來這裡,憑什麼你什麼好東西都給閏土,不給我留一些?
既然如此,那碗碟我也要分一半!
是啊,他們或許希望的魯迅是那種衣錦還鄉,重整門面,並惠及鄉親的那種。
隻是沒想到,魯迅這次回家,竟然是為了永不再回,自然就惠及不到鄉親了,那不沾光白不沾,以後想沾都沒機會咯。
其實,我們的身邊,除了千千萬萬個閏土以外,同樣有千千萬萬個楊二嫂。
當不能開源的時候,節流就是生活的全部,楊二嫂錯就錯在不要強,且不能自食其力。
試想一下,你見過賣豆腐的一天天坐在那裡一動不動,賣豆腐嗎?她不用洗豆子,不用磨豆腐,不用煮豆腐嗎?
魯迅所討厭的,恰恰就是這種,年輕時候肆意揮霍,不知進取,等到老了又變得尖酸刻薄,愛占便宜的人。
如果不能自強,不能自食其力,那麼當今很多漂亮女孩,難免會走上楊二嫂的老路。
當青春不在,當容貌不留,又有幾個人能認清現實,從奢靡的生活,回復到平凡呢?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晚清民國人物,楊角風談晚清民國人物系列文章繼續更新中,喜歡就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