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孔融是東漢文學家,魯國人,字文舉,家學淵源,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
魏文帝曹丕懸賞征募他的文章,譽為建安七子之首,那麼孔子和孔融二人之間有什麼關系呢?孔融是孔子的後人嗎?
《世說新語·言語》中: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
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孔子的字)與君先人伯陽(老子的字)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
由此可見孔融是孔子的後人,而《世說新語·箋疏》中講述了孔融讓梨的故事:續漢書曰:『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
高祖父尚,鉅鹿太守。
父宙,泰山都尉』融別傳曰: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
人問其故。
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在這裡說明了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
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簡介
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
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
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
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
建安元年《196》,征還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大中大夫。
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為曹操所殺。
能詩善文。
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
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
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孔北海集》。
孔融不但是孔子世孫、天下名士,家世出身、政治背景與立場都與宦官之後的曹操有明顯差異,而且他非常堅定的效忠於日趨式微的漢朝天子,成為當權的曹操推行自己政策的最大障礙之一,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而且由於曹操殺孔融的罪名極重,甚至直到西晉時陳壽著寫《三國志》時,都不敢為孔融立傳,成為該史書中缺少的最著名人物之一。
由於全家被殺和曹操所加的嚴重罪名,孔融的作品大部分流失,後世整理的《孔北海集》殘缺不全。
但是孔融的品格與言論仍然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影響。
殺孔融被視為曹操執政的污點之一,而孔融反對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時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討論的論據。
但是從此後,孔融作為孔子的二十世孫,一千七百多年來,孔融的文學才能和品格一直被廣泛流傳著頌揚,這也可能與曹操很長時期在中國歷史上都反而被妖魔化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