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壓白起的戰國第一名將,70家貴族為他陪葬,至今仍有一縣以其為名。《網路歷史》

煌煌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春秋塑造了中國人的文明傳承,後世最為主流的儒家、道家皆發源於此;戰國磨練了中國人的戰爭藝術,廟堂之上的法家、遊歷各國的縱橫家以及戰場上的兵家都在這個時代大放異彩;春秋與戰國,一個內核的道、一個外顯的術,共同構築出了這個民族數千年的內涵與外形。

而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的近200年歲月中,齊、楚、秦、趙、魏、韓、燕7個霸主之間,展開了長期的國力拉鋸大戰。

而這段長期卻又紛亂不堪的歲月,就以『戰』為名,被後人稱做了『戰國時代』。

近200年的戰國時代中,無數名將蜂擁而出,如:龐涓、孫臏、樂毅、趙奢、嬴疾、景翠、田單等。

其中四位戰功最為顯赫,被後人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他們就是白起、李牧、廉頗、王翦,人們也往往認為他們就是戰國最傑出的名將群!

但其實有一位兵家的『亞聖』,隻因道德存在瑕疵,就長期被人們忽視,他就是戰國第一名將——吳起。

這位兵、法、儒三家集於一身的『亞聖』,是戰國唯一能夠力壓白起一頭的戰國第一全才!

戰國的終結者秦始皇嬴政手下,有一位著名的軍事家叫做尉繚。

他所著作的絕世兵書《尉繚子》中,這樣評價他認為秦始皇時代之前,最能征善戰的人物:

有提十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桓公也。

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

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武子也。

——《尉繚子》

如果說世上有誰,能帶十萬之眾橫行天下?那一定是齊桓公;七萬之眾呢?一定是吳起;如果隻有三萬之眾呢?隻有『兵聖』孫武才能做到。

而尉繚作為戰國末期的秦國名將,既有著豐富的軍事經驗,又對同為戰國時期的吳起、白起都了解頗多。

為什麼會將吳起列為,力壓白起的戰國第一名將,僅次於『 兵聖』孫武的天下第二名將呢?

這和吳起的全面才能脫不了關系:吳起年輕的時候跟著曾子學儒家思想,曾子以不孝之名將其逐出儒家後;吳起立馬改習兵家思想,並在人生第一戰就取得了以魯國擊敗齊國的優異戰績;而後在幫助魏國強大被猜忌後,還能逃到楚國變法,數年後,再用楚國擊敗強盛的魏國。

李贄這樣贊嘆吳起的才華:『吳起用之魏則魏強,用之楚而楚伯』!吳起在魏國,魏國就強盛;吳起跑到了楚國,楚國就能崛起;可以說,吳起是憑一己之力,就能強大一個國家的全才!

而白起的才華僅僅體現在軍事層面,即使是在軍事層面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也隻能說是『將』的極致;而且更多的是商鞅變法後,秦國強大的國力成就了白起;而非白起一人之力強大了秦國,白起隻是讓強大的秦國變得更強而已——錦上添花並非質變!

可是吳起到了魏國,立刻就能開創常備軍的先例——魏武卒組建成功!練兵有成的同時,在陰晉之戰中,取得了5萬魏武卒擊敗50萬秦軍的壯舉。

此一戰後,職業軍人與民兵的戰力差距彰顯到了世人眼前,大大加速了戰國軍事的發展進程。

《吳子》一書中,這樣描述吳起的軍事才能:

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

辟土四面,拓地千裡,皆起之功也。

——《吳子》

一生大戰76場,全勝64場,其餘皆平手,生平百戰、無一敗績。

替魏國開辟河西,增加國土千裡,打得秦國萎靡數十年。

直到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變法,秦國才在吳起死後,逆轉了秦、魏兩國的國力。

單單有這樣的軍事實力已經很恐怖了,更可怕的是吳起還是一位變法高手。

吳起來到楚國後,立刻向楚悼王建議推行變法:將法律公佈於眾,使官民都知曉。

凡封君的貴族,已傳三代的取消爵祿;停止對疏遠貴族的按例供給,將國內貴族充實到地廣人稀的偏遠之處。

淘汰並裁減無關緊要的官員,削減官吏俸祿,將節約的財富用於強兵。

改『兩版垣』為四版築城法,建設楚國國都郢。

吳起變法數年之後,楚國國力大增;領土向南擴張到了洞庭湖一帶;向北又打敗了戰國早期,當之無愧的霸主魏國。

來到魏國,就能成就魏國霸主之位;離開魏國,還能再次打敗霸主;這就是軍政全才,兵家』亞聖『吳起的厲害之處。

設想吳起變法如果能夠貫徹如一,那麼擁有遼闊疆域的楚國,一定會比先秦國商鞅變法而更早走向強大。

可惜楚悼王的突然離世,毀掉了楚國變法最好的時機,短視的楚國貴族們不滿變法利益受損,竟然用箭射傷吳起。

失去了楚悼王庇護的吳起急中生智,急忙大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驚動王宮守衛的同時,撲向楚悼王屍體,最終貴族們的箭雨同時洗禮了吳起和楚悼王的屍身。

新繼位的楚肅王順水推舟,借故滅掉了七十多家楚國貴族。

吳起變法至此以失敗告終,可是吳起臨死前的急智,不僅拉來了七十多家貴族與自己陪葬,還為楚國強大盡了最後一份力量。

對於吳起變法的遺憾,韓非子這樣說道:

楚不用吳起而削亂,秦行商君而富強。

——韓非子

楚國沒有貫徹吳起變法而動亂、衰弱,秦國推行商鞅變法而走向富強!由此可見,吳起的政治能力與變法才能之出眾。

除了百戰百勝的軍事才能和首屈一指的變法才能,吳起早年的儒家經歷,還讓他擁有著極高的文學素養與教化能力。

在吳起存世的《吳子兵法》,他不僅註重軍事技巧,還將軍事和政治完美結合,認為兩者都應當重視。

在軍事、政治並重的前提下,還要重視民眾的教化和仁義思想的傳播。

可以說,體現著吳起主要思想的《吳子兵法》中,將兵家、法家、儒家完美地融合為了一體,這是史無前例的創舉。

正是出於這種近乎全能的才幹,吳起才被尊為孫武之後的兵家『亞聖』,兵家才被稱為『孫吳之學』,可以說中國後世所有的軍事家都是兵家的延續與繼承者。

為了紀念這位史無前例的全才,兵家的『亞聖』,清朝更是在陜西靖邊縣設立了吳起鎮。

1942年,破格提升為吳起縣,歸屬於延安市管轄,至今仍有一縣之地以吳起之名命名,這就是吳起照耀千年的光輝!

可是長期以來,出於被曾子逐出儒家、殺妻求將等道德上的考量,吳起在儒家文化盛行的中國古代一直處於被淡化的邊緣。

以至於這位兵家『亞聖』,中國歷史上一等一的全才,甚至知名度不如韓、白、衛、霍等將才,這是一種巨大的遺憾。

謹以此文,致敬吳起;望千載之後,後來者仍知兵家『亞聖』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