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讀三國演義最愛此段:關雲長胯下赤兔馬、手中青龍偃月刀,戰陣廝殺,勇猛無儔,戰後暫歇後卻手不釋卷,月夜孤燈,帳中夜讀《春秋》。
《春秋》真有如此魅力,引的忠義無雙的關二爺如此著迷?後世之人隻見其忠義無雙,無不爭相模仿,卻落了個東施效顰,卻不知武聖人的忠義源泉,正在孔夫子作的《春秋》!
- 一、《春秋》的本來面目
那什麼是《春秋》呢?《春秋》為儒家『六經』之一,所記二百四十餘年的春秋時期各國大事,現存全文一萬餘字。
那《春秋》是如何創作的呢?
上圖_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等,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
距孔子時代較近的漢代史官司馬遷在《史記• 儒林列傳》寫到『西狩獲麟,曰「吾道窮矣」,故因史記作春秋』;《孔子世家》說『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孔子是依據魯國的史書而修訂創作的唯一作品。
孔子作《春秋》,據實寫史,不褒不貶,但『微言大義』,《孔子世家》說 『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
武聖人夜讀《春秋》不倦,正是讀出了『微言大義』,知而行之,故此得『忠義無雙』的贊譽!
由此可見,《春秋》真是一部神書。
上圖_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 二、亞聖孟子的聖光加持
亞聖孟子說『《春秋》,天子之事也』,《孟子》一書說孔子作春秋後,『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可以理解為:
1.孔子開創私人修史先河,恐怕後來私修史書的人歪曲歷史;
2.孔子作《春秋》是為『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室而已矣』,以佈衣白身行修齊治平的『素王』功業;
3.為天下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立『不逾矩』的儒家規矩。
上圖_ 《公羊傳》又名《春秋公羊傳》,儒家經典之一
- 三、《春秋公羊》:漢儒的熱血
漢代尤為重視經學,經學大儒多皓首窮經,世家代代傳承儒家經典。
《春秋》傳至漢代,以孔子原本為『經』,各家註釋為『傳』,合稱『經傳』。
有史料可查的註釋多達五種,流傳後世的主要有《春秋左氏傳》、《春秋谷梁傳》、《春秋公羊傳》,合稱『春秋三傳』,尤以《春秋公羊傳》影響最大。
《春秋公羊傳》多以問答方式解經,主要論點有三:
1.推崇『大一統』、『撥亂反正』等政治大義;
2.提出公羊三世說,論述歷史變異觀點;
3.專講『微言大義』。
公羊派大儒董仲舒作《春秋繁露》,提出『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學說,漢武帝將春秋公羊學說作為漢代治國方針,而後中央集權,逐匈奴於漠北,鑿空西域,賦予大漢民族侵略如火的進取之心!
上圖_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
- 四、宋代理學的《春秋》義理說
宋朝是繼春秋戰國後,華夏學術又一文化的最高峰。
北宋學術璀璨絢麗,以『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為代表。
二程中的程頤提出『體用一源』學說,以道德和儒家經典作比喻的話,可以解釋為:六經為道德之體,孝悌忠義為道德之用。
程頤進一步說《春秋》除褒善貶惡外,更是『經世之大法』,大大的厲害!所以他呼籲儒者應對《春秋》等儒家經典深入研究,以發明宋代理學的經世致用。
宋代理學之集大成者的朱熹,說『聖人作《春秋》,不過直書其事,善惡自見』,承認孔子親作《春秋》,但反對漢代公羊學。
朱熹學識淵博,遍註群經,註釋的《四書章句》最為有名,然而獨於《春秋》未有成書。
因為朱老夫子曾經直言不諱的說,雖然他寫的書是後世經典的科舉考試標準教材,但是春秋博大精深,完全搞不定啊!
作為朱熹的著名論敵兼戰友的陸九淵,則與朱熹不同,格外重視註釋《春秋》,曾作《大學春秋講義》,強調『發明本心』和『先立乎其大』, 註重『實理』的經學觀,同時維護『禮義』的《春秋》經說,說出振聾發聵的『六經註我,我註六經』,從而開創宋代的『心學』。
上圖_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
- 五、陽明心學的《春秋臆說》
自元代起,官方便指定朱子學為科舉考試的敲門磚,明代時八股文興起,自此讀書人苦讀四書五經,莫不以讀書做官為『人生第一等事』,元、明兩代註釋《春秋》者,以明代的陽明先生最為獨特。
陽明先生龍場悟道後作《五經臆說》四十六卷,其中《春秋臆說》有十卷。
陽明先生另出機杼以心學註釋《春秋》,視其為『正人心』之書,不失為堪比《春秋公羊傳》的另一家註釋,可惜先生親手焚毀《五經臆說》,錢德洪整理的《五經臆說十三條》中,涉及《春秋》有三條:『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魯隱公之元年』、『鄭伯克段於鄢』。
陽明先生曾言『故六經者,吾心之記籍也,而六經之實,則具於吾心』,將心凌駕於《春秋》等儒家經典,主張以心學的觀點重新詮釋《春秋》。
上圖_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別號陽明
- 六、《春秋》不過故紙堆
明亡清興後,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代表的儒者將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歸咎為:明代學術多高談心性,流入王學末流,誇談仁義道德,卻不為實事之故。
說白了就是愛吹牛皮不幹實事,認不清發展才是硬道理。
所以清朝學術推崇訓詁考據學,桐城學派為其代表,而且疑古反古之風大漲,逐漸否定儒家經典的價值。
清人學者袁谷芳說《春秋》隻不過是孔子抄襲魯史而已,根本不是親手寫作的唯一作品。
那麼『經亦史,史亦經』之說不再充滿神秘感,而且 『微言大義』大多牽強附會。
總之,漢代風行一時的《春秋》在清朝逐漸褪去經典儒學色彩,重新回歸史學著作的行列。
上圖_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
- 七、《春秋》的歷史虛無論
清末民國時代,中華民族正逢古今未有之大變,救國圖存是當時學術最突出的熱門課題。
以《春秋》為代表的四書五經,因陳舊古板、缺乏實用,被稱為舊學。
西學以堅船利艦完美展示科學的實用和犀利,以『民主』『科學』為大旗打擊儒學,被稱為新學。
以陳獨秀、魯迅、蔡元培、胡適等知識分子所發起的新文化運動,改造舊文化,傳播新文化,以達到『舊學為體,新學為用』的目的,可惜抗日戰爭爆發後,新文化運動功虧一簣。
如楊伯峻在《春秋左傳註》『《春秋》本是魯史本文』『孔子不曾修改』,建議將《春秋》科學的視作一份史書來對待。
- 八、結語
兩千年雨打風吹,《春秋》等六經之義,已經融入名族血脈,《春秋》不朽,血脈長存。
春秋仍在,《春秋》仍在!忠義仍在!
文:姚約之
參考資料:
【1】《史記》 漢朝 司馬遷
【2】《孟子》 戰國 孟軻
【3】《朱子語類》 宋朝 朱熹
【4】《陸象山全集》宋朝 陸九淵
【5】《傳習錄》 明朝 王陽明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