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知道給與是為了獲取,這是智慧的法寶啊!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
管仲也是周王室的後人,據說是周穆王一支的,出生於當時的穎上《今屬安徽》,年輕時和鮑叔牙是好友,鮑叔牙知道管仲有才能。
管仲年輕時家徒四壁,常常找鮑叔牙周濟,鮑叔牙家境富裕,對管仲從始至終都慷慨解囊。
後來,鮑叔牙在齊國公子小白處任差事,管仲在齊國另一位公子糾處任差事。
等小白當了齊國君主《就是後世的齊桓公》,公子糾已死,管仲當了階下囚,鮑叔牙就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的才能可以讓齊國稱霸。
管仲受到齊桓公的重用,任政於齊,輔佐齊桓公成了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管仲說過,自己窮困的時候,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賺到錢的時候他分給自己的利多,但鮑叔牙不覺得他貪財,因為知道他貧困。
當管仲給鮑叔牙出謀劃策的時候鮑叔牙也沒有成功時,他也沒有認為是管仲愚蠢,而是認為人的時運有好有壞,不是智慧能解決的。
管仲多次出來當官,卻多次被貶逐,鮑叔牙也沒有覺得是他能力不足,而是認為他沒有好的機運。
管仲還和鮑叔牙一起去當過兵,當戰事不利,大軍撤退的時候,管仲跑得比誰都快,其他人都恥笑他。
隻有鮑叔牙知道管仲不是膽小怕事,而是因為家中還有老母親,不想自己白白戰亡而無法回去贍養老母親。
公子糾失敗的時候,同是公子糾屬下的召忽慷慨赴死,而管仲甘當階下囚受辱也不赴死,是因為知道鮑叔牙會向公子小白舉薦他。
管仲對鮑叔牙的評價就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牙不光推薦管仲,還甘願官位屈居於管仲之下,他的後世子孫也成了齊國的世族,十幾世人都長盛不衰,齊國知名的大夫有很多都是鮑叔牙的後代。
那個時代,天下的人並不多稱管仲的才能,更多是稱贊鮑叔牙能知人、薦人的才德。
管仲在齊國當相國,當時齊國隻是海濱邊一個不大不小的中等諸侯,管仲治理了幾十年後,齊國最終成為了當時第一強大富裕的諸侯國。
管仲較為出名的一段話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指倉庫裡面的儲備充足,人自然而然知道行使禮節,人能穿暖吃飽也才會在乎自身的榮辱。
『上服度,則六親固。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六親是指父、母、兄、弟、妻、子,四維指禮、義、廉、恥。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上位的君主能自己遵守法度,六親就不敢亂違法,這才會穩固。
國家如果不提倡和發揚禮義廉恥,就容易滅亡。
國家發佈的命令應該像水流的源頭一樣順應民心。
管仲治理齊國,註重法度的管理,他還很善於將禍事轉為福事,將敗事轉為功業。
有一次,齊桓公因個人原因要攻打蔡國,這很容易被當時的諸侯國看成侵略者,管仲卻乘機將矛頭引向當時正和中原離心的楚國,他借著討伐蔡國的時機討伐楚國,成功責令楚國向周王室進貢。
還有一次,齊國出兵征討北方的山戎,管仲又順道借鏟除山戎的機會幫助燕國人重新修善國政,讓久受山戎之苦的燕國得到喘息,同時令燕國對齊國心悅誠服。
司馬遷評價管仲是『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就是管仲知道什麼樣的給與是另一種獲取,這是治理上的法寶啊!
管仲私人生活方面很奢侈,自己名下擁有三座遊玩的高臺,整個齊國除了齊桓公外就他最奢靡,但整個齊國的百姓都不以他的奢侈為不好,因為他在自己享受的同時也讓齊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成了當時諸侯國中最好的。
管仲離世後,齊國也斷斷續續的執行過他的遺政,所以在整個春秋戰國時代,齊國都相對於其他諸侯比較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