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吳起在魏國獲得重用到善終,秦國會有滅頂之災嗎?《網路歷史》

戰國時期有五大變法:

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秦國商鞅變法、韓國申不害變法、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除去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軍事變革之外,其他四項變法都以魏國李悝變法為藍本,並對改革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完善之後推行的變法。

變法之後,短時期內的國力和戰力都有顯著的提升。

其中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商鞅變法在時間是先後進行,變法的理念也是一脈相承的。

李悝、吳起、商鞅都曾經先後出仕魏國,吳起和商鞅都深得李悝變法的精髓,隨後在其他國家實施變法。

《孔門十哲之一的子夏像,李悝、吳起等人的老師,魏國的重臣,李悝、吳起都因他而被魏國重用》

魏文侯有鑒於魏軍和其他諸侯國經常交戰,經常處於下風,況國家處於四戰之地,急於迅速提高國力和軍力。

李悝不是魏國的核心權力圈的人物,不過他的老師是孔門十哲之一的卜商,也就是子夏。

一般人不熟悉子夏這個人物,但是他提出的理論卻一直影響到現代。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取信於民』等都是子夏的理論主張。

魏文侯時期,子夏是他的核心重臣之一,李悝因而得到老師的提攜和推薦進入魏國核心權力層。

李悝的變法主張得到了魏文侯的欣賞和支持,得以推行魏國變法。

吳起在魯國也得不到信任和重用,他也是子夏後期的學生,得到李悝等魏國重臣的提攜和推薦從而進入魏國擔任將領。

吳起作為名將是從魏國訓練魏武卒起家的,名將的名聲也是在魏國征戰之中創下的。

《西河郡圖,深入秦國腹地。

藍色圈是吳起修築的城池,抵禦秦國的進攻》

吳起在魏國的主要戰功有哪些?

其實吳起在魯國以季孫氏為主公,季孫氏被殺之後逃離魯國進入魏國。

魏文侯對吳起還是比較器重的,命令他作為主將率領一部魏軍,從而立下赫赫戰功。

1、公元409年。

吳起率領魏軍攻占秦國的臨晉《今天山西運城市臨猗縣附近》、元裡《陜西澄城縣附近》,並在這兩地修築城池,防守秦軍的進攻。

2、公元408年。

吳起攻打秦軍,迫使秦軍退至洛水沿岸修築防線。

如此以來,魏國占據了秦國的完整的河西地區,並設立西河郡,吳起被任命為西河郡守。

3、創『魏武卒』。

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吳起向子夏學習儒家學術,結合自己多年的治軍思想,創立了名震天下的『魏武卒』,魏軍的戰鬥力飆升,在戰國初期獨步天下。

4、名震戰國時期的以少勝多的戰例——陰晉之戰。

河西之地丟失對秦國來說無疑是打擊最大的,東出的門戶被遏制。

戰國初期的秦國在其他諸侯眼中簡直就是一個弱小的諸侯國,根本看不出將來有統一六國的勢頭,皆因魏國將秦國打壓的抬不起頭來。

秦國不甘心被壓制一隅,經常尋機奪取河西之地。

公元前401年,秦國秦簡公攻打到魏國的陽孤;公元前393年,魏文侯在註邑打敗秦國軍隊;公元前390年,秦惠公率領秦國軍隊進攻武城《今天陜西華縣東》,被魏軍遏制。

如此看來,秦國幾代君主都不遺餘力的想奪取河西之地,但屢屢受挫於魏軍。

公元前389年,屢屢失敗的秦惠公召集秦國全國的士兵50萬《很多是農民》,想一舉拿下河西之地。

此時,河西之地魏國最高領導者是吳起。

吳起訓練的魏武卒也正好訓練成功,急於要展現一下魏武卒的戰鬥力。

魏武卒訓練已經整整三年了,吳起有信心,手下的五萬魏武卒更有信心,不等待魏文侯的命令就打算和秦軍開戰了,足可以想見魏武卒的戰鬥力和自信心了。

魏文侯擔心吳起的魏武卒步兵不能戰勝秦軍,於是派遣了3000騎兵和500輛戰車配合吳起作戰。

秦國軍隊雖然號稱50萬,聲勢浩大,其實大部分是農民臨時組織起來的,其精銳部隊少之又少。

吳起五萬的魏武卒和秦軍的精銳對比起來在數量上也差不到哪裡去,而戰鬥力卻遜色魏軍很多,吳起早就了解了秦軍的這一情況,決定一戰而敗秦軍。

陰晉在現在的陜西華陰縣東,吳起在這個地方向秦軍50萬軍隊發起進攻。

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超強的魏武卒和裝備簡陋、較少訓練、戰鬥力低下的秦軍大部隊接戰了。

吳起率領的魏軍多次沖殺秦軍的軍陣,多次擊穿軍陣,如此三番五次的輪番沖殺,秦軍士兵大都喪失了戰鬥的信心,紛紛逃跑,秦軍的精銳部隊也阻止不了逃跑的秦軍,隻好隨著大部隊逃跑了。

吳起這一次以少勝多,創造了典范戰例。

陰晉之戰對秦國的傷害非常之大,此後將近二十多年沒有大規模對河西地區用兵,吳起雖然在河西駐紮幾年之後就出走到楚國,但魏武卒還在,中下級的軍事將領都還在。

《陰晉之戰所在地圖,秦國後期的雄關函谷關還在戰場之外。

如果保持這種戰略態勢,秦國想要發展壯大幾乎是不可能事件》

假如魏國重用吳起,秦國有滅頂之災嗎?

本人認為,即便魏國重用吳起為魏國相國,秦國很可能一直被打壓的非常厲害,但不至於到滅國的境地。

主要來考慮魏國是否有意願滅掉秦國,答案是否定的。

魏國是想一直打壓秦國,不想讓它發展起來而已。

魏國想要滅掉秦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魏國雖然有魏武卒,但魏武卒主要是用於野戰,滅掉秦國需要攻打很多城池,屬於城池攻防戰,魏武卒不一定有優勢。

如果魏國想要滅亡秦國,在當時來看魏國需要集中全國的財力、物力、軍力,一旦啟動必然導致魏國國內空虛,其他諸侯國會趁機攻打魏國,撈取地盤和好處,魏國不得不防備。

其實疲憊秦國還有另外一番考量,秦國的西北部和西部是西戎,經常騷擾秦國的邊境,一旦滅亡秦國,就必須自己親自面對邊境少數民族的侵擾。

不如留著弱小的秦國,阻擋西戎的東進。

如果重用吳起為相國,秦國會是一種什麼局面吶?魏國相國田文去世之後,魏國的相國人選有兩個,一個是吳起,呼聲非常之高,名聲也很高;另外一個是公叔痤。

但呼聲最高的人卻倒在了陰謀之中,吳起被排擠,被迫到楚國,在楚國開始了吳起變法,而魏國的相國被陰謀家公叔痤所擔任。

《公叔痤劇照,排擠了戰國兩大名人:吳起和商鞅,是魏國之觴,也是後期被秦國所滅之觴》

公叔痤此人一生之中有三大政治污點:

第一,丟失西河郡的龐城,被秦軍俘虜。

公元前362年,對公叔痤來說是大起大落的一年。

前半段,魏國魏惠王稱王,公叔痤率領魏軍擊敗趙軍、韓軍聯軍,俘虜了趙將樂祚,並深入趙國腹地攻城略地,直逼趙國國都邯鄲。

後半段卻是公孫痤悲劇的開始。

魏惠王希望公叔痤率領魏軍攻打秦國,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威服四方諸侯國。

在少梁這個地方,魏軍和秦軍交戰,早就研究透徹魏軍作戰的秦軍也在這裡集聚眾多軍事力量,一舉擊敗魏軍,而且把魏軍統帥公叔座俘虜了。

因當時秦國秦獻公和公叔痤關系不錯,就把他放了回來。

公元前361年,公叔痤去世。

第二,未能及時推薦商鞅,使得商鞅奔赴秦國,開始商鞅變法。

商鞅本來在公叔痤門下,但卻不及時推薦商鞅給魏王,臨終之際,推薦商鞅給魏王,並稱魏王如果不重用就殺了商鞅;反過頭來,公叔痤又告誡商鞅及時逃亡到秦國發展。

不及時推薦商鞅是公叔痤擔心商鞅的才能超過自己,所以臨終之時才推薦;勸說魏王殺商鞅,又勸商鞅及時逃跑,這是典型的兩面人。

如果魏王任用吳起為相國,魏國必定崛起於戰國初期,而首當其沖受影響最大的是秦國,秦國出頭之日也隻有等到魏國的吳起去世之後才可能有所作為了。

第三,將吳起排擠出魏國。

《戰國魏國鼎盛時期地圖,秦國被壓迫到一隅,難以發展,如果吳起在這種戰略態勢不會變,或許秦國的處境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