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太子犯罪,商鞅如果不處罰公子嬴虔會怎麼樣?《網路歷史》

秦孝公起用商鞅,君臣二人開始變法圖強,萬事開頭難,怎麼 取信於民,商鞅擔心老百姓不相信新法,於是在市場南門街頭立一木桿,張榜說誰能把木桿搬到北門就賞十金,老百姓覺得此事蹊蹺沒人相信,商鞅又宣佈賞五十金,有人將信將疑把木桿搬到了北門,商鞅果然賞五十金,以示表明令出必行,絕不欺騙,這就是:『徙木立信』,隨後頒佈新法。

『徙木立信』在老百姓當中樹立了威信,可是在世族高層中卻總是有人投訴新法不便,其中代表人物甘龍、杜摯就是反對新法的最典型舊貴族,跟剛開始變法起始一樣,商鞅必須要立一個典型,就如同人要睡覺馬上就有人遞來了枕頭,恰在這時,太子犯法,當然太子不能處罰,那是未來國家的繼承人,有辦法,『子不教,父之過』,父親就更不能處罰了,那是現在的一國之主,『教不嚴,師之惰』,於是太子老師就責無旁貸。

其時太子右傅公子嬴虔是太子名義上的老師,左傅太師公孫賈是太子授業老師,要讓國人相信新法面前人人平等,商鞅必須拿這兩位開刀了,公子嬴虔、太師公孫賈施以割鼻之刑。

那麼問題來了,商鞅隻處罰太師公孫賈而不處罰公子嬴虔可不可以,理論上是說得過去的,公孫賈才是太子真正的老師,公孫賈早在獻公時就是秦國骨幹人物,單處罰公孫賈就可以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那為什麼商鞅非要連著公子嬴虔一起處罰呢?

公子嬴虔可是孝公異母哥哥,商鞅之前的左庶長,那身份地位不可小噓,商鞅難道不知道,給予公子嬴虔最嚴重的處罰又沒斬草除根必然會留下一個巨大的隱患嗎?事實上後來孝公死,秦惠文王車裂商鞅就是嬴虔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實嬴虔當時是支持商鞅變法的,不過商鞅取替了他這個左庶長位置,嬴虔心裡還是不平衡的,但是嬴虔在父親臨死時發下血誓,誓死忠於新國君弟弟嬴渠梁。

割鼻之刑對於這個曾經叱詫疆場的風雲人物那可是比殺了他還要嚴重,讓他一輩子都得以黑紗蒙面不能見人。

那商鞅處罰公子嬴虔又是基於什麼考慮呢?

商鞅一味想實行變法,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在遇到孝公之前,商鞅在魏國相國公叔痤府上做了七年中庶子,公叔痤臨死向魏王推薦商鞅,要麼重用商鞅要麼殺掉商鞅,魏王隻當公叔痤病糊塗了,就是根本無視商鞅的才能。

好不容易秦國發佈招賢令讓他遇到孝公,真是千裡馬遇到伯樂,孝公無條件相信他,支持他變法,為的就是使秦國國富民強,不被鄰國欺辱,恢復穆公時的霸業。

商鞅輸不起,秦國也輸不起,新法不能有絲毫閃失,為了秦國的崛起,再大的代價都值得付出。

司馬遷評價商鞅『殘忍刻薄』,但是他忽略了秦國富強起來的事實,他忽略了惠文王雖然殺了商鞅卻讓新法沿用下來,秦國之所以統一天下,不就是商鞅與孝公打好了基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