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鄢郢之戰,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軍伐楚,攻破楚國別都鄢《今湖北宜城東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創楚軍主力的大規模作戰。
鄢郢之戰,秦國大獲全勝,而楚國不僅失去苦心經營多年的都城,更丟失了大片的疆域。
在此基礎上,秦國占領了楚國西部長江以北《江漢平原西部和鄂西北地區》大片土地,並在此設立南郡,白起因戰功卓著被秦昭王封為武安君。
不過,在鄢郢之戰中,楚國又堅持了50多年,直到公元前223年才滅亡。
那麼,問題來了,白起攻破楚國都城後,後者為何還能苦撐50多年呢?
一
首先,從公元前278年開始,到公元前223年滅亡,在都城被白起攻破,損失大片疆域以及精銳力量的背景下,楚國依然堅持了50多年才被秦國消滅,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方面,在鄢郢之戰時,山東六國面對秦國依然具有一戰之力,特別是趙國,更是具有和秦國相提並論的軍事實力。
在此背景下,即便已經重創楚國了,但是,秦國依然無法全力進攻楚國。
換而言之,如果秦國全力進攻楚國,確實有可能借著鄢郢之戰對於楚國的重創,以此提前消滅楚國。
但是,因為趙國、魏國、韓國等諸侯國的牽制,秦昭襄王自然無法全力進攻楚國,這和戰國末期的情況是明顯不同。
彼時,秦始皇嬴政讓王翦率領60萬大軍進攻楚國,這是因為趙國、韓國、魏國、燕國、齊國等諸侯國,要麼已經被消滅了,要麼就是即將被消滅了。
二
在此基礎上,在鄢郢之戰重創楚國之後,秦昭襄王開始謀劃削弱趙國這一強大的對手。
對於白起來說,自然也參與其中了。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白起率軍攻打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大破聯軍於華陽《今河南新鄭北》,擄獲韓、趙、魏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4年》,白起攻打韓國的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
就陘城之戰來說,一定程度上成為長平之戰的起因。
在陘城之戰後,圍繞著韓國上黨郡的歸屬,秦國和趙國展開了長平之戰。
此戰,秦國和趙國投入的兵力之和,已經達到百萬規模了。
所以,不管是白起等武將,還是精銳的秦國士兵,自然都需要投入到長平之戰的戰場中。
而這,無疑為楚國恢復元氣提供了有利的時機。
三
另一方面,就楚國自身來說,楚頃襄王在兵敗後,向東北方潰逃至陳《今河南省淮陽縣》,被迫遷都於此以自保。
在此之後,楚國又定都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一帶》。
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因為地域遼闊,所以,在損失別都鄢《今湖北宜城東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等大片疆域後,楚國可以將都城向東遷移,以此暫時躲避秦軍的鋒芒。
並且,周赧王三十九年《前276年》,楚頃襄王聚集東部的士兵,共有十多萬,又向西攻取秦國占領的長江畔的十五座城池劃為郡縣,奪回西部一部分地區。
在鄢郢之戰中,楚頃襄王這位君主通過反擊秦國,從而奪回了被白起攻占的部分疆域。
四
最後,在楚頃襄王之後,楚考烈王這位君主在位時,也幫助楚國恢復了一定的國力。
公元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
派遣春申君領兵救援趙國。
與此同時,魏國也派出信陵君魏無忌救援趙國,在楚、魏、趙三國的聯合下,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
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遣黃歇向北征伐魯國,次年黃歇滅掉魯國,任命荀況為蘭陵《今山東蒼山》縣令。
通過援趙滅魯,楚國在戰國末期恢復了國力,甚至可以說是再次崛起。
基於此,在鄢郢之戰中,楚國又堅持了50多年。
等到公元前223年,秦始皇才派遣王翦率領60萬大軍消滅楚國。
當然,對於頑強的楚國,並沒有就此認輸,也即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等到秦朝末年,項羽、劉邦等楚人成為消滅秦朝的主力。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