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臺八景
瀨鄉溝,也叫賴鄉溝,是發源於老子出生地太清宮西側的一條小河。
與中國無數條大江大河相比,她纖細的身影在地圖上渺小的幾乎看不到。
但在歷史上,她卻是赫赫有名的存在,是唯一屬於老子故裡鹿邑的地理文化雙坐標。
太清宮西側瀨鄉溝
說她小,因為她長度隻有三千餘丈。
從源頭隱山腳下這個水塘開始,向東向十米,轉身折向南300餘米,從老子誕生處的太極殿西側流過,然後折向東,穿過殿前神道,然後轉向東南,出太清宮,直到註入急三道河,全程約5.5公裡。
說她有名,是因為她名字中的兩個字——『賴鄉』。
這個『賴鄉』,就是《史記》中記載的老子出生地——『厲鄉』。
先秦時期,『賴』是『厲』的通假字,倆字過去都念[Lài],所以史書中經常混用。
這是《中國歷史地圖集》,大家可以直觀地看到『厲鄉——賴鄉』標註名字的變化。
鹿邑及厲《賴》鄉地名變遷情況_《中國歷史圖集》
那麼這個『厲』是怎麼回事呢?
『厲』原來是夏商時期一個方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到了春秋才被陳國所滅,厲國也就降級成厲鄉。
到了老子出生前後,陳國先後在厲鄉東5裡建立相縣,在西10裡建立苦縣。
厲鄉先隸屬相縣,後來相縣因太小漸漸荒廢,『厲鄉』就劃歸了苦縣管轄。
雖然隻是一個鄉鎮的級別,但自老子出生後的近2600年來,無論朝代如何更迭,大河如何改道,縣名如何變換,州府管轄如何調整,歷史如何變幻莫測,『賴鄉』這個伴其老子出生地的名字,一直在古今史籍圖文中亙古未變,
而這個『賴鄉溝』又是怎麼來的呢?
史書對老子籍貫的記載,有一個有趣而清晰的現象,即在西漢以前,多寫為『厲』或『厲鄉』;西漢後基本稱為『賴』『賴鄉』『瀨鄉』或『瀨陽鄉』。
『瀨鄉溝』之名也因此而來。
『瀨鄉溝』古代叫『瀨水』,最早見於南北朝崔玄山的《瀨鄉記》。
以後的《太平寰宇記》《文獻通考》《大清一統志》均有『瀨水』的記載。
在清乾隆鹿邑知縣王世仕的《河渠紀略》中,稱為『瀨鄉河』。
到了光緒《鹿邑縣志》中,已稱瀨水溝,或瀨鄉溝。
對於『瀨鄉溝』的形成,專家考證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谷水支流『瀨水』:《瀨鄉記》《太平寰宇記》明確指出,流經老子故裡的古『谷水』在賴鄉境內分成兩支,主流入渦水,支流到太清宮西側的靈溪池,是為『瀨鄉溝』之初。
二是谷水殘留『瀨鄉溝』。
由於時代變遷和水土流失,谷水湮滅、渦河改道後,存留於隱山西側的『瀨水』與靈溪池匯成一條新的河溝,向東南越過渦河故道註入急三道河,是為現今『瀨鄉溝』。
西漢-渦水-賴鄉位置圖_《中國歷史圖集》
歷史活化石,亙古一坐標
『苦縣』一詞,在東晉咸康三年就已退出歷史舞臺,但賴鄉一詞至今仍然使用。
而這個小小的『瀨鄉溝』,更是如活化石般的存在,成為老子故裡最直接的證據。
而這也正是某縣某區,無論在史料還是傳說中從來沒有的,所以一直是對方最頭疼也最不想觸及的地方。
老子故裡『瀨鄉溝』,近年由於水土流失等原因,如今僅為一條坡溝。
但因瀨鄉曲仁裡為老子的誕生地,瀨鄉溝也隨之名揚天下,成為老子故鄉的一處景觀。
老子故裡『瀨鄉溝』,猶如亙古不變的坐標,永遠指引著人們追尋聖哲故跡的方向。
太清古瀨鄉,道家之源頭;
欲尋誕聖處,還看瀨鄉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