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賜死白起後:秦國的無敵軍團不再無敵,最終成就了秦始皇!。《網路歷史》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建立之戰,指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建立秦朝的戰爭。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秦始皇嬴政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從而結束了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

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時,距離長平之戰已有40年左右的時間了。

也即在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之後,秦國並沒有一鼓作氣,消滅趙國等諸侯國。

對此,在筆者看來,秦國一統六國的時間之所以被推遲,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昭襄王賜死白起,從而造成秦國的無敵軍團不再無敵。

首先,對於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

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

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

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幾乎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換而言之,白起手下的秦國大軍,顯然可以稱得上一支無敵軍團了。

但是,公元前257年,白起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最終被秦昭襄王賜死於杜郵。

在秦昭襄王殺了白起之後,秦國大軍的戰鬥力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舉例來說,戰國末期,秦國在消滅楚國上,李信率領的20萬大軍被項燕擊敗,等到王翦領軍的時候,必須要60萬大軍,也即取得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才有把握消滅楚國。

與此相對應的是,白起在進攻楚國等諸侯國時,往往是以少勝多,而不是以多勝少。

再比如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進攻魏國都城大梁。

秦戰地統帥王賁認為大梁城垣堅固,很難在短期內攻拔,於是引大溝之水沖灌大梁城。

但是,即便是靠著大水沖破魏國的都城大梁,秦軍依然經歷了3個月之久的戰鬥,才最終迫使魏王假出降,從而消滅了魏國。

而這,無疑也是秦國無敵軍團不再無敵的重要體現,也即在本該秋風掃落葉的戰國末期,秦國卻在消滅衰弱的魏國、趙國、楚國等諸侯國上十分費力,這在白起生前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所以,在筆者看來,這無疑是秦昭襄王殺白起的後果,也即一位優秀將領的被殺,直接影響到秦軍的戰鬥力。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指將才難得。

出自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陡恁的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戰國時期,優秀將領的存在,是完全可以影響戰役走向的。

比如在長平之戰中,白起和趙括之間的能力差距,無疑是秦軍最終獲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再比如長平之戰、邯鄲之戰中,李牧這位名將的出現,同樣是趙國得以繼續抵抗秦國的重要原因。

進一步來說,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而在李牧被殺害後,趙國幾乎沒有什麼抵抗之力了,進而被秦國大軍攻破都城邯鄲。

所以,對於秦國來說,秦昭襄王除掉白起,顯然影響到秦國一統天下的進程。

最後,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時年七十五歲。

子孝文王嬴柱嗣位。

自公元前257年賜死白起之後,秦昭襄王面對山東六國,再也沒有取得重大的勝利。

換而言之,如果在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繼續重用白起的話,即便不能消滅山東六國,但是,趙國、韓國、魏國等靠近秦國的三晉諸侯,是完全有機會消滅的。

所以,秦昭襄王因為猜忌等原因,選擇賜死白起,最終成就了秦始皇嬴政。

等到秦始皇嬴政在位時,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開始,到公元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秦始皇嬴政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從而結束了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

正是一統六國的功業,促使秦始皇嬴政成為毫無爭議的千古一帝。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