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賽馬出自《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孫臏和齊威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在競技中獲勝的事例。
在戰國初期,孫臏和龐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
在向鬼谷子辭別後,孫臏來到魏國,沒想到遭到龐涓的陷害,遭受臏刑。
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孫臏逃亡到齊國時,田忌賞識孫臏的才能,收為門客。
在一次賽馬時,孫臏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馬對上馬,以上馬對中馬,以中馬對下馬的田忌賽馬法。
通過田忌賽馬,孫臏和田忌都受到了齊威王的賞識。
在此基礎上,孫臏和田忌互相配合,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中擊敗魏國,促使齊國成為中原霸主。
一
首先,田忌,生卒年不詳,媯姓,田氏《亦作陳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於徐州《今山東滕州南》,故又稱徐州子期。
戰國時期齊國名將。
在戰國初期,孫臏逃亡到齊國時,田忌賞識孫臏的才能,收為門客。
在田忌賽馬這個故事中,孫臏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馬對上馬,以上馬對中馬,以中馬對下馬的田忌賽馬法。
結果田忌兩勝一負,最終贏得齊威王的千金賭註,孫臏由此名聲大振,田忌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他請教兵法並讓他擔任自己的兵法教師。
在戰國初期,率先崛起的魏國得以稱霸中原,並壓制齊國、楚國、秦國等大國。
對此,齊威王自然非常不甘心,一直希望能擊敗魏國。
而就在田忌賽馬中嶄露頭角的孫臏和田忌,最終幫助齊威王實現了這一願望。
二
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中原霸主魏國進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因為無法抵擋,選擇向齊國求救。
對此,齊威王命令田忌、孫臏率軍援救。
對於齊軍來說,主將為田忌,孫臏為軍師。
在桂陵之戰中,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
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
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桂陵之戰中,孫臏這位中國古代歷史上的著名軍事家采用了避實擊虛、攻其必救的策略,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戰爭歷史上誘敵就范的常用手段。
在桂陵之戰後,田忌和孫臏又互相配合,主導了馬陵之戰。
三
公元前343年,魏國為了彌補在桂陵之戰中的損失,發兵攻打韓國。
在這場戰役中,韓國也選擇向齊國求援。
對此,齊威王在魏國和韓國兩敗俱傷之後,繼續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從而率領齊國大軍攻打魏國。
在馬陵之戰中,魏國派太子申來抵擋,在馬陵全軍覆沒,隨之孫臏又以『減灶』之策誘魏國龐涓中計,追至馬陵山中伏身亡。
在魏國主將龐涓戰死沙場後,齊國大軍乘勝追擊,俘太子申,全殲魏軍。
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而憑借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齊國則取代魏國,成為中原霸主。
而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軍師孫臏的奇謀是關鍵,不過,主將田忌對於孫臏的充分信任,自然也是兩人可以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四
最後,不過,在齊國走向巔峰之後,孫臏和田忌的結局卻是有所不同的。
就孫臏來說,在通過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奠定齊國霸業之後,就銷聲匿跡了。
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孫臏很可能是急流勇退,選擇隱居起來了。
因此,就孫臏最後的結局,應該是病逝了。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田忌來說,在馬陵之戰後,田忌被齊相鄒忌用反間計陷害,田忌無法澄清,逃亡楚國。
換而言之,對於功高震主的田忌,隻能跑到楚國,以此來避禍。
直到齊威王去世後,也即齊宣王即位時,田忌方才重回齊國。
不過,此時的田忌再也沒有受到齊國的重用了,最終鬱鬱而終。
相對於孫臏,田忌的結局,無疑要淒涼一點了。
因為時間久遠和事情復雜,在田忌賽馬的課文中,老師一般不會特別介紹田忌和孫臏的結局了。
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