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潤檢】《墨子·兼愛上》。《網路歷史》

《墨子《節選》》,袁行霈主編『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叢書《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8年版》

1.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1],必知亂之所自起[2],焉能治之[3];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

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4],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5]。

治亂者何獨不然?

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

註釋:

[1]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是說聖人是以治理天下作為自己事業的人。

 [2]所自:由特殊代詞『所』與介詞『自』組成的名詞性結構,一般附於動詞之上,表示來由。

自,由。

 [3]焉:乃,於是。

 [4]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是說好比醫生給人治病那樣。

攻,治。

然,如此。

 [5]弗:不。

此章論述『以治天下為事』的聖人治理亂局,必須首先知道『亂之所自起』,才能對症下藥。

2.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

當察亂何自起[1]?

起不相愛。

臣子之不孝君父[2],所謂亂也。

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3];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

雖父之不慈子[4],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

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

是何也?

皆起不相愛。

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亦然[5],盜愛其室,不愛異室[6],故竊異室以利其室;賊愛其身,不愛人身,故賊人身以利其身[7]。

此何也?

皆起不相愛。

雖至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

大夫各愛其家,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其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

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8]。

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愛。

註釋:

[1]當:通『嘗』。

嘗,嘗試。

 [2]孝:指事親、事君和立身。

《孝經·開宗明義章》:『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可證。

 [3]虧:損,毀壞。

 [4]雖父之不慈子:是說假若父親不慈愛孩子。

雖,若,用為假設連詞。

慈,上愛下。

 [5]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亦然:是說即使推而至於天下做竊賊強盜的人也是這樣。

雖,雖然,即使,用為讓步連詞。

盜賊,偷竊者與劫殺者。

然,如此。

 [6]不愛異室:原作『不愛其異室』。

從王念孫校刪『其』字。

 [7]不愛人身,故賊人身以利其身:原兩『人』字下脫『身』字。

從俞樾校補。

 [8]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是說天下的亂事盡於此而已。

物,事。

具,通『俱』。

俱,皆,盡。

原邊註:

此章論述天下之亂事,皆起於不相愛。

3.若使天下兼相愛[1],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

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2]?

猶有不慈者乎?

視子弟與臣若其身[3],惡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有[4]。

猶有盜賊乎?

視人之室若其室[5],誰竊?

視人身若其身,誰賊?

故盜賊亡有。

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

視人家若其家,誰亂?

視人國若其國,誰攻?

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亡有。

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6]?

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註釋:

[1]兼相愛:是說無所遺漏地相互關愛。

兼,並,無所遺漏。

兼愛是墨家社會政治和倫理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2]惡《wū》施:何所用。

惡,如何,怎麼,用為疑問副詞。

施,行,用。

下文『惡施』同。

 [3]子弟:原為『弟子』。

 [4]亡:無。

 [5]視:此字上原有『故』字。

從孫詒讓校刪。

 [6]惡《wū》得不禁惡《wù》而勸愛:是說怎麼能不禁止互相仇恨而勸勉互相關愛呢?

上『惡』,如何。

下『惡』,厭惡,憎惡。

勸,勸勉,鼓勵。

原邊註:

此章論述如果『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則天下大治。

點評:

『兼愛』為墨子十大主張的中心與重心。

《兼愛上》的論旨在於,墨子認定天下之亂起於『不相愛』,因而,欲變天下之亂為天下之治,必實行『兼相愛』而後可。

作者首先論述『不相愛』表現為『子自愛不愛父,……弟自愛不愛兄,……臣自愛不愛君』『父自愛也不愛子,……兄自愛也不愛弟,……君自愛也不愛臣』,再表現為『天下之為盜賊者』『愛其室,不愛異室』『愛其身,不愛人身』,又表現為『大夫各愛其家,不愛異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其次論述『若使天下兼相愛』,即『愛人若愛其身』『視父兄與君若其身』『視子弟與臣若其身』『視人之室若其室』『視人身若其身』『視人家若其家』『視人國若其國』,則『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於是,天下歸於大治。

作為一種區別於儒家有差等的『仁愛』的思想主張,『兼愛』以其『無差等』的特質,可以說體現出人間的愛。

於是招致儒家另一代表人物孟子的猛烈攻擊,說什麼『楊氏《按:指楊朱》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見《孟子·滕文公下》》。

這從反面證明了墨子兼愛思想所蘊含的人類真正的平等精神。

不可否認,『兼愛』說在理論觀點上具有前瞻性。

當然,在階級對立極其尖銳的社會條件下,真正意義上的『兼相愛』是不可能實現的。

來源:克拉瑪依檢察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