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時期,秦國、趙國、齊國是比較強大的三個諸侯國。
其中,就秦國來說,本來就戰國初期實力一般,但是,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可謂煥然一新,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的強國。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秦國崛起的道路上,遇到了趙國和齊國這兩個對手。
就趙國來說,趙武靈王在位時推行了『胡服騎射』。
對於胡服騎射來說,最大的作用就是為趙國打造了一支精銳之師,所以在長平之戰中,趙國大軍的堅守,一開始讓秦國都無計可施,如果不是趙括取代名將廉頗,趙國完全可以和秦國繼續僵持下去。
至於本文所要說的齊國,同樣令秦國為之忌憚,比如秦昭襄王這位君主在位時,就要和齊閔王並稱『東西二帝』。
也即在戰國中期,齊國的整體實力,是完全不輸秦國的。
那麼,問題來了,秦國有商鞅變法,趙國有胡服騎射,那麼齊國的變法叫什麼呢?
一
首先,齊威王這位君主在位時,齊國推行了『鄒忌變法』,正是因為『鄒忌變法』,齊國在戰國時期逐漸強大,乃至於和秦國平起平坐。
鄒忌《約前385年—前319年》,一作『騶忌』,尊稱『騶子』,戰國時期齊國人。
《史記》亦作騶忌,齊桓公田午時的大臣;齊威王田因齊時期,以鼓琴遊說齊威王,被任相國,封於下邳(今江蘇邳縣),號成侯。
提到鄒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歷史典故。
《戰國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記載,鄒忌以妻因為偏愛自己、妾因為害怕自己、客因為有求於自己,都說自己比城北徐公美。
鄒忌從中悟出自己受到了蒙蔽,從而想到齊威王受到了蒙蔽,比自己更嚴重,於是建議齊威王廣開言路,最終使得齊國走向強大。
當然,就廣開言路來說,隻是鄒忌變法中的一項內容。
在鄒忌的勸諫下,齊威王在戰國初期開啟了鄒忌變法。
二
對於鄒忌來說,主張修訂律令,監督齊國的官吏,嚴明賞罰,並選薦得力大臣堅守四境。
具體來說,對於國君,『請謹毋離前』,『請謹事左右』;對於百姓,『請自附於萬民』;對於臣下,『請謹擇君子,毋雜小人其間』,『請謹修律令而督奸吏』《《史記·田仲敬完世家》》。
對此,在筆者看來,就以上內容來說,是比較符合法家學說的。
當然,就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李悝變法、吳起變法等,很多都是偏向於法家的。
尤其是主張修訂律令,更是法家經常提及的內容。
另一方面,鄒忌作為齊國相國,很重視推薦人才,齊威王也很重用這些人才,把他們都看『寶』。
例如守南城的檀子,守高唐《今山東高唐東》的盼子,守徐州《即平舒,今河北大城東》的黔夫,『使備盜賊』的種首,都是他的『寶』,『將以照千裡』《《史記·田世家》》。
三
在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之間的兼並戰爭,離不開優秀人才來縱橫睥睨,比如張儀、蘇秦這樣的縱橫家,或者白起、吳起這樣的名將,都對各國的實力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
在鄒忌變法推行時,齊國的人才很多,孫臏也由於田忌的推薦而擔任軍師。
這都是鄒忌推行法家『謹擇君子』政策的結果。
其中,就大家熟悉的孫臏來說,曾與龐涓為同窗,來到魏國時,孫臏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
『田忌賽馬』之後,孫臏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
其中,就馬陵之戰來說,魏國派太子申來抵擋,在馬陵全軍覆沒,隨之孫臏又以『減灶』之策誘魏國龐涓中計,追至馬陵山中伏身亡,齊軍乘勝追擊,俘太子申,全殲魏軍。
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
馬陵之戰也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著名戰例。
四
最後,不過,在筆者看來,鄒忌變法和商鞅變法比起來,還不能稱之為比較徹底的變法,也即鄒忌變法的成功實施,關鍵還在於君主的能力,比如齊威王善於納諫,知人善用,鄒忌變法自然可以發揮效果,但是,到了齊閔王這位君主在位時,因為他剛愎自用,一意孤行,無疑將齊國帶入到了萬劫不復之地。
而這,自然也成為齊國在五國伐齊之後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就齊國相國鄒忌來說,有才華有才幹、大度,頗有君子風范.是齊威王的得力助手,幫助他處理朝政,出謀劃策.後孫臏、田忌威望提高,鄒忌因擔心相位不穩而想置田忌於死地。
《迫使田忌逃亡於楚國,齊宣王即位,田忌才返回齊國,恢復官職。》
因此,在鄒忌陷害田忌等人的時候,鄒忌變法並沒有形成可以約束鄒忌的規定,這說明鄒忌變法和韓國的『申不害變法』一樣,難以長期實行下去,隻能在短期內錦上添花。
在戰國時期,韓國的『申不害變法』,內容和齊國的『鄒忌變法』可謂大同小異,結果,雖然申不害在位時,韓國一時間有所強盛,但是,不久之後,韓國還是因為周邊大國的蠶食,從而走向了衰落。
進一步來說,在戰國七雄中,秦國之所以笑到了最後,而另外六國之所以被秦國消滅,原因無疑和變法是否徹底存在直接的關系,也即秦國的商鞅變法,是當時最為徹底的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