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口吃不善言,著書驚人主
韓非子有口吃的毛病,不善於交談,但很善於寫書,寫下了十餘萬言的著作。
他的書傳到秦國,秦王讀到其中《孤憤》《五蠹》等篇,不禁驚嘆道:『啊呀!寡人如果能見到這位寫書的人,與他交遊,就是死了,也沒有遺憾了!』
有人告訴秦王說:『這個人就是韓國的韓非子』於是秦王立即派兵攻打韓國,索要這個人才。
韓王本來就不重用韓非子,此時見秦國攻打得十分緊急,就把韓非子送到秦國去了。
02、呂不韋著書,一字千金
呂不韋當了秦國的丞相。
當時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都禮賢下士,招徠賓客,互相競爭。
呂不韋認為秦國這麼強大,在這方面也不能比別人差,於是也廣招士人,給予優厚待遇。
結果呂氏門下聚集了食客三千多人。
當時諸侯多有學者辯士,著書流佈天下。
呂不韋就讓他的賓客們各自寫下自己的所學所聞,匯集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共計二十餘萬言,名曰《呂氏春秋》。
呂不韋認為這部書十分完備,包羅了天地萬物古今之事。
書成後便公佈於秦都咸陽的城門上,並懸賞重金,請諸侯賓客遊士來修改,如果有人能改動一個字,便賞給他一千金。
03、司馬遷恥受宮刑,發奮著書
司馬遷為兵敗被迫投降匈奴的名將李陵辯護,得罪了漢武帝,漢武帝給他定了『誣上』的罪名,將他逮捕入獄,施以『宮刑"。
司馬遷在肉體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極大的摧殘,他痛不欲生,很想一死了之。
但想到父親司馬談臨終的囑咐,司馬遷就不忍草草了此一生。
司馬談為太史令,立志要著一部史書,書未成便抱憾病逝。
臨終,他握住司馬遷的手,反復叮嚀,一定要完成著書大業。
司馬遷含垢蒙恥,隱忍茍活,杜門謝客,發憤著書,經過幾十年的辛勤努力,終於寫成了不朽巨著《史記》。
04、細水長流樹葉投甕中,滴水穿石筆記成著作
元明更替之際,陶宗儀避兵隱居江南。
閑暇時,他常躬耕於田間,隨身總帶著筆墨。
勞作間歇,在樹蔭下休息,有時抱膝而吟,有時高興而歌。
遇有心得,則摘樹葉記下來,用一甕存放,埋於樹根下,人家亦不知他幹什麼。
十年下來,樹葉積滿十餘甕。
一日,將甕全部帶回,叫家中傭人、孩子幫助整理抄錄,編成一書,共三十卷,題書名曰『南村輟耕錄』,意思是耕作間歇所錄之書。
其內容涉及經史子集、書畫琴棋、歷史典故、說文釋字等,幾乎無所不包,成為一部極有價值的學術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