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
宋國貴族目夷的後裔,曾擔任宋國大夫。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學說的創立者,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
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
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裡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墨子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收集其語錄,編成了《墨子》一書。
人物生平 播報
早年經歷
墨子
墨子(5張)
墨子先祖是殷商王室,是宋國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後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馬,後來他的後代因故從貴族降為平民。
後簡略為墨姓。
墨子約出生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約公元前480年》,一說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
雖然其先祖是貴族,但墨子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平民出身的哲學家。
作為一個平民,墨子在少年時代做過牧童,學過木工。
據說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
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佈衣之士』。
作為沒落的貴族後裔,墨子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記》記載墨子曾做過宋國大夫。
墨子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知識,又比較接近工農小生產者的士人,他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
在他的家鄉,滔滔的黃河奔流東去,墨子決心出去拜訪天下名師,學習治國之道,恢復自己先祖曾經有過的榮光。
師從儒者
墨子穿著草鞋,步行天下, 開始在各地遊學。
據《淮南子·要略》之說,墨子原為儒門弟子。
墨子曾從師於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 稱道堯舜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因不滿儒家學說而另創一對立的學派。
創立墨學
墨子最終舍掉了儒學,另立新說,在各地聚眾講學,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
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隨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
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
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時期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列為『顯學』。
在當時的百家爭鳴中,有『非儒即墨』之稱。
墨子積極宣傳自己的學說。
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到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
周遊列國
墨子在宋昭公時曾做過宋國大夫。
但以後地位下降,接近勞動者。
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北到鄭、衛,並打算到越國,但終未成行。
墨子曾阻止魯陽文君攻打鄭國,說服魯班而止楚攻宋。
墨子多次訪問楚國,獻書給楚惠王。
楚惠王打算以書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終沒有接受。
後來他又拒絕了楚王賜給他的封地,離開了楚國。
越王邀請墨子作官,並許給他以五百裡的封地。
墨子以『聽我的勸告,按我講的道理辦事』作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思想主張,遭到越王拒絕。
墨子晚年來到齊國,企圖勸止項子牛討伐魯國,但沒有成功。
墨家三分
在墨子晚年,儒墨齊名。
墨子死後,墨家弟子仍『充滿天下』、『不可勝數』,故戰國時期雖有諸子百家,但『儒墨顯學』則是百家之首。
墨子死後,墨家分裂為相裡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