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
『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註的《戰國策》。
在春秋戰國時期,伴隨著各個大國的兼並戰爭,諸侯國的數量可謂越來越少,直至秦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
比如大家熟悉的衛國、鄭國、魯國、宋國等諸侯國,都在春秋戰國時期陸續消失。
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代國,則包含兩個以『代』作為國號的諸侯國。
其中,第一個代國是被趙國的前身趙氏所消滅,而就第二個代國,是趙國王室的後人所建立的,存在於戰功末期,最終被秦國大軍所消滅。
第一個代國
一方面,就第一個代國來說,是商代、周代諸侯國之一,范圍在今山西大同與河北蔚縣一帶。
湯封同姓,代子立國。
這個代國在很多文獻隻有幾個字的記載,但是大致可以確認代國最早建國於商湯時期,是商朝有名的開國君主商湯分封給自己同姓貴族的封地。
史載:『湯封同姓,代子立國』,《兩鎮三關志》載:『代商湯所封』。
雖然代國建立的歷史記載不多,可是關於代國滅亡的歷史不但有很多史料,而且還有著一段傳說。
據《呂氏春秋》記載,晉國大夫趙簡子臨死前囑托兒子趙襄子到夏屋山眺望。
趙襄子對父親臨死前的囑托非常重視,專門選了良辰吉日站在夏屋山上看遠方的代國土地,瞬間便明白其父的用意:讓其想辦法奪取代國的土地。
到了春秋時代末期,也即公元前475年左右,趙襄子使人請代王。
使廚人操銅枓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代王及從官,遂興兵平代地。
由此,在春秋末期,晉國卿大夫趙襄子消滅了代國,代國的疆域,自然被納入到趙氏的領土范圍內。
公元前453年趙襄子聯合韓氏﹑魏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
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
在三家分晉之後,原先代國的疆域,成為趙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了趙武靈王這位君主在位時,更是在原先代國的疆域上設立代郡。
代郡,郡治在今河北省蔚縣代王城。
趙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資治通鑒》作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消滅中山國,將長子趙章封在代郡,號稱安陽君。
值得注意的是,趙武靈王的這一舉動,最終導致了沙丘之亂。
在沙丘之亂中,趙章逃亡到趙武靈王行宮中,趙武靈王接納了他。
後來公子成與將軍李兌等從邯鄲領兵前來增援,圍困趙武靈王,將趙章誅殺,趙武靈王因無法突圍,最終餓死於沙丘宮中。
第二個代國
在戰國後期,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曾長期駐守代地,以此防備匈奴的進攻。
在廉頗離開趙國後,李牧來到朝廷任職,並成為趙國抵擋秦國進攻的中流砥柱。
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到了公元前228年,王翦乘勢急攻,大敗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臺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
秦軍攻下邯鄲後,俘趙王遷及顏聚。
趙國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
由此,對於第二個代國來說,於公元前228年正式建立,可以視為趙國的延續。
趙國被秦滅了以後,趙嘉奔入代郡,自封為王,是為代王。
對此,《史記·趙世家》中記載:太史公曰:吾聞馮王孫曰:『趙王遷,其母倡也,嬖於悼襄王。
悼襄王廢適嘉而立遷。
遷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屈不繆哉!秦既虜遷,趙之亡大夫共立嘉為王,王代六歲,秦進兵破嘉,遂滅趙以為郡。
最後,代國自公元前228年建立之後,繼續和秦國相抗衡,直到公元前222年才被秦國消滅。
對此,在筆者看來,秦國之所以等到公元前222年才派兵消滅了代國,是因為在消滅趙國後,秦國還需要對付魏國、楚國、燕國等諸侯國。
並且,代國在地理位置上,也處在相對偏遠之地。
在此基礎上,秦國暫時沒有去管代國,而是將精力用在對付魏國、楚國等諸侯國上。
比如在消滅楚國時,秦國就將60萬大軍交給王翦,這才攻破了楚國都城壽春。
到了公元前222年,秦國消滅燕國之後,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王翦的兒子王賁攻代國,代王趙嘉兵敗,想投靠匈奴,王賁窮追不舍,抓了趙嘉,從而消滅了第二個代國。
至於代國一帶的代郡,也成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
在秦朝時期,代郡轄山西陽高至河北蔚縣一帶,郡治代縣《今河北省蔚縣代王城》。
總的來說,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個代國,一個被趙國的前身趙氏消滅,另一個則被秦國消滅。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