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於人們的後事是非常重視的,人們對於死亡是非常看重的,尤其是對死者十分尊重。
古人沒有那麼發達的科技,也沒有那麼好的科學觀念,自然就會有一些迷信的習俗。
比如在辦後事的時候,就有很多的奇怪習慣。
比如像古代人們在去世之後,就有一個停屍的習俗,意思是人死了,屍體不能立即下葬,而是要停放一段時間。
停屍的時間也不太一樣,不過大部分的習俗都是停屍三天,一些地方也有停七天這類的習俗。
為何會有停屍的習俗呢?
很多學者認為,這點與扁鵲有著極大的關系。
這位先秦時代的名醫,極大程度影響了後世無數人,扁鵲有一次在虢國,正好就得知了虢國太子剛剛死去,屍體還沒有入殮。
扁鵲就表示自己有辦法讓太子起死回生,聽到他有這樣的能力,虢國國君也趕緊請他進來為太子診病。
果然在扁鵲的一番治療下,虢國太子真就起死回生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不過這個故事確實與停屍的習俗有關。
醫學上確實存在著假死的說法,有時候人由於一些病症,就好像已經死了一樣,如果不是專業人士,可能真判斷不出來人到底是真死還是假死。
古代基本都是用土葬的方式,死者需要入殮,然後找個好日子安葬。
這樣的話就需要確定人已經死了,否則要是沒死的話,等已經入殮再醒過來,那可就死得太憋屈了。
歷史上也曾有過這樣的事情,比如著名的晉文公,他在死後下葬的過程中,他的棺槨就發出了像牛一樣的叫聲,這也嚇壞了當場的人們。
這件事在後世也有著諸多的爭議,有人就認為,晉文公其實是沒有死,他可能是假死的情況,就這樣被活著裝到棺槨裡面。
這樣的事情對死者實在太殘酷了,為了避免這種悲劇出現,適當的停屍確實是有用的。
我認為扁鵲的這個故事是虛構的,畢竟他隻是剛到虢國,都沒有診病,怎麼就能確定虢國的太子是沒有死呢?這未免也有些玄乎了。
可這件事所表達的意思是沒問題的,人死之後確實要好好確認一下,避免上面的悲劇出現。
適當停放屍體,要是能活過來肯定是更好的,古代的醫學也沒有那麼發達,對於很多醫學上的現象不夠了解,因此對人們的死亡出現誤判概率是比較高的,這就更需要好好確認了。
此外,停放屍體還有三個原因,比如很多死者走得是非常突然,因此壓根來不及立即下葬,就隻有先停放屍體,等準備好了再下葬。
像著名的秦始皇,他就是死得非常突然,根本來不及下葬,為此就一路上停放了很長時間,屍體都已經臭了。
這種情況是比較罕見的,古代是有沖喜的習慣,看到人快不行了,就準備好後事,可還是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還有一個因素,是為了盡孝道,很多時候死者去世,他們的親人不見得就在身邊,比如有在外地的人,還沒有來得及回來。
無論古今,人們沒能見到自己親人最後一面,這都是一個巨大的遺憾,為此停放幾天屍體,也能給這些人留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回來見到親人最後一面。
不過古代人員流動性比較小,大部分的人都是與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可要是像在外地做官這些,由於通訊手段不夠發達,很難得知親人的具體病況。
因此得到消息回來估計也是晚了,除非是把屍體停放更長時間,才能讓他們與死者見面,所以這也不是主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我認為還是迷信的因素,古代是相信魂魄說的,認為人死了之後,都會有靈魂的,這也漸漸出現了鬼神說之類的。
在我們現代人看來是迷信,可哪怕是現代,也有很多人會相信這種說法,認為死者是有靈魂的。
那麼按照古代的說法,人死了之後,他們的魂魄會離開身體,但過了幾天後,魂魄會有一天突然回來。
這個時候就要好好準備,讓死者的靈魂能在家中多留一會兒,還要準備各類的事物,打點地府的一些事宜,讓死者能走得更加安穩一些。
這種事情在古代已經是流程化了,像紅樓夢裡面,秦可卿死了之後,賈府就一邊停放屍體,一邊在府內做道場之類的,為了凈化死者的靈魂,能讓死者走得更加安穩一些。
不過屍體在停放之後,確實是會快速腐化,沒過多久就會有味道了。
停放的時間不能太長了,否則屍體已經腐化,再下葬也就沒那個意思了。
而且古代能這麼做的人家,往往家裡的條件還是很不錯的,像窮苦人家就沒那麼多講究了,做道場這些他們沒那樣的條件,甚至連棺槨都不見得能買得起,就隻有草草掩埋。
甚至很多窮人連土葬都不行,屍體沒辦法處理,就隻有一把火給燒掉。
不管是什麼原因,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死者好,人們對死者有著極深的感情,不願意就這樣讓死者離去,因此才會選擇這樣的做法,盡可能在人死後做一些幫助他們升天的好事,也讓死者能多和家人待一會兒。
現在社會中,依舊保留著這樣的習俗,仍然有很多的地方還有停屍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