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最著名的背包客,當屬老子,騎著頭青牛什麼都沒帶,就膽敢西出函谷關,踏入胡人未知之地。
跟抱團出遊的唐僧一夥人不同,老子西遊可是單個上路,重點是他老人家出去時早已上百歲,雖不比孫悟空年長,但以人來說也算是個健行的狠角色,他究竟是人是神,我們看下去。
一、是人
相信對老子不陌生的人都知道,他是著明的反仁義、反禮樂,崇尚簡單自然,絕聖棄智,民利百倍這等當時驚世駭俗的標語,都敢貼在背後。
他的出生地仍是個謎,不過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孔子問禮與尹喜求書兩件事。
司馬遷說了,老子可能是周朝守藏史,所以求知欲旺盛的孔子去找他聊聊,也是件正常的事。
他倆經過一陣對於聖人之言與仁義的討論之後,老子隻跟孔子說了你不要一直想有名、想做官、想改變天下,然後又一副我超強你們都很廢的樣子,如此就可以無憂於世了。
句句打中孔子的痛點,雖然心裡可能很不爽,但還是許了神龍的綽號給老子。
而後天下將亂,老子覺得煩,便規劃了西方之旅的單程自由行,準備當個逍遙的背包客,找了頭跟犀牛同種的青牛,騎著上路。
至函谷關時,守門的尹喜恰巧是個熱愛風水堪輿的保全,看見天空突然佈滿七龍珠招喚神龍時的烏雲,就知道大人物來了。
伸手擋了老子,開口便說:這樣就想走?先讓我許三個願,要不然就留點東西下來。
一整個搶匪口吻,老子無奈隻好寫了名留千古的《道德經》後,就出遊西域去了,據說當時他已160或200多歲了。
二、是神
後世對於老子,因為他令人羨慕的長壽,還有開口說道,閉口說無,看起來有如說明了世界運行與創生的那部天書《道德經》,將老子從人漸漸升華到了神,尤其是脫胎於道家的道教。
東漢時張陵在巴蜀鶴鳴山創立五鬥米道,就把老子推上了開山祖師的寶座,將他等同於創世神的地位,並給了老子『太上老君』的稱號,種下了日後跟孫悟空的不解之緣,他騎的那頭青牛,也在《西遊記》中尬上一角,成了神通廣大,眾多神仙都束手無策的獨角兕大王。
隨著時代的變化,老子的形象越來越神秘,南北朝神鬼傳奇追蹤者眾多,累積跟胡謅的資料相當可觀,最後在道術狂熱技能點超高的葛洪之著作《神仙傳》中,將老子比擬為天之精神,得道真傳之高人。
葛洪雖然和東漢張陵陳述老子的說法不同,卻因為視老子是修煉後得道飛升的人,鼓勵了許多想要逃脫人間命限與義務責任的群眾,開啟後世一連串學道成仙的大修煉時代。
這時代持續的時間超乎你想像,其中不乏吃丹吃到死的帝王將相,為了成為人人稱羨的神仙,使無數怕死卻赴死的人踏上了這條驚濤駭浪的航道。
接著本來是老子綽號的太上老君,反客為主,將老子的形象吸納進去,被說在不同時期皆曾下凡轉世,早在商代前,就常下來玩,且都為當代高人或是輔佐賢士,春秋時的老子隻是其中一個代表性的化身而已。
唐代李氏皇帝一門,更把姓李的老子當作是祖先拜,道教基本與國教無異,歷史上高度贊賞的唐太宗,也是第一位吃丹吃死的皇帝。
從唐代到宋代開始一直不斷對太上老君增加封號,讓位居三清之一的老子更加尊貴,甚至有一說老子西出時到處說法,深得人心,在印度被稱為佛陀,這等占佛教便宜的事,都編得出來,這時回頭再看看老子本身思想的核心關鍵詞:回歸自然、清靜無為、功成身退等等,確實相當諷刺。
身為人的老子在歷史的迷霧之中,面目難以辨認;身為神的老子卻形象鮮明,來龍去脈越發清晰,或許人需要的不是真相,而是寄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