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運命論》』
樹林中長得比其他樹木高的那一棵樹,在大風吹來時總是最先遭到狂風摧殘的;高出河岸的土堆,在河流湍急之時必然是最先被急流沖刷掉的;比眾人都優秀的人,是肯定會遭到他人眼紅嫉恨,被別人非議誣陷的。
有的時候,一個人的表現太突出太優秀,往往會招來嫉恨,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會,一不小心就可能因為太優秀而招來禍端。
田忌賽馬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小時候學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相信不少人都為孫臏的聰明才智折服。
然而課本裡的田忌賽馬的故事,隻講到田忌在和齊威王的比賽中,依靠孫臏的戰術成功取勝就結束了,卻沒有一個老師會講這個故事的後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故事的最後遠沒有這麼皆大歡喜,真正的結局是殘酷的,田忌這次愚蠢的勝利,幾年後讓他大禍臨頭。
田忌與齊威王的比賽
我們首先來重溫一下田忌和齊威王的比賽過程。
田忌是齊國的臣子,換句話說,齊威王是他的頂頭上司,還是能掌握生殺大權那種。
田忌作為一個將領,在戰場上都是和戰馬並肩作戰的,平時也很喜歡賽馬,總是會和齊威王賽馬。
雙方都有三匹馬參賽,馬匹分為上等、中等和下等。
齊威王作為一國之君,擁有的東西肯定都是最好的,他的馬自然也比田忌的馬更好一些,所以田忌和齊威王的比賽一直輸。
後來有一次比賽的時候,田忌的好朋友孫臏教他了一個策略,讓他用自己的下等馬對戰王上的上等馬,上等馬對王上的中等馬,中等馬對王上的下等馬。
在用了孫臏的計策之後,田忌三局兩勝在這次賽馬中贏了齊威王。
這次給田忌獻計讓孫臏得到了齊威王的關注,齊威王見他善謀略戰術,就常向他請教兵法,後來在一次對戰他國的時候,還將孫臏封為了軍師。
田忌孫臏屢戰屢勝
田忌和孫臏兩個人,一個是將軍,一個善兵法謀略,兩個人的生活自然不止有賽馬這種娛樂活動。
田忌和孫臏參與過不少次戰爭,並且兩人在戰場上的表現都比較出色,默契配合之下屢戰屢勝。
有一次比較知名的戰役就是『圍魏救趙』。
在這場戰爭中,齊國的兵馬分為了兩路,一路去圍攻魏國襄陵,一路去救援趙國。
救援趙國的那路兵馬中,田忌任主將,孫臏任軍師。
在田忌帶領的軍隊到達了齊魏交界處後,田忌想直接與趙國的魏軍交戰,而孫臏提出攻打魏國首都聲東擊西,魏國大本營被打,肯定顧不上再打趙國了。
這才有了『圍魏救趙』的說法。
不過後來出於多方面的考量,這次戰爭中並沒有真的去攻打魏國首都,而是去攻打了魏國的平陵城,然後佯攻魏國首都,吸引魏國將領龐涓回援首都,並且假意示弱讓龐涓輕敵,然後在途中設了埋伏,將輕裝回城的龐涓一舉拿下。
後來魏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這次又是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帶兵馳援。
孫臏再次用了聲東擊西策略,這次直接向魏國首都發起了攻擊,魏國將領匆匆趕回。
孫臏又用了一計,他讓齊軍在路途上留下做飯的鍋灶,並每天依次減少,誤導魏國將領以為齊軍士氣渙散大部分做了逃兵,魏國將領果然上當,將步兵留在了後面,隻帶騎兵加快腳程追擊齊軍。
齊國的軍隊全部埋伏在了魏國將領回國的路上,待他和騎兵趕到之時萬箭齊發,將魏軍打了個措手不及,魏國將領龐涓自知大勢已去,無力回天,當場自刎。
這次伏擊讓魏軍元氣大傷,齊軍乘勝追擊又擊殺了魏軍十萬人,魏軍這次的主將是魏國太子,在這次戰役中被齊軍俘虜。
此戰後齊國取代了魏國的東方霸主之位。
田忌的大禍臨頭
齊國的另一個重臣的名字我們也不陌生,叫鄒忌。
鄒忌和田忌同朝為官,兩人卻一直不和,在田忌勝了魏國大軍名聲大振之後鄒忌更是心生嫉恨,也害怕田忌權勢大了之後報復自己,於是想了個陷害田忌的法子。
他派人假裝田忌手下,去街邊找算命先生,表示『自家將軍』欲謀大事,請測吉兇。
然後另派人將算命先生抓了起來,去齊威王面前告發田忌『欲謀大事』。
田忌打了勝仗之後還沒風光幾天,就被鄒忌安上了個『意圖謀逆』的罪名,眼看就要大禍臨頭,田忌不得不連夜逃出齊國,躲到了楚國。
其實鄒忌的陷害手段並不高明,畢竟沒有一個真的想要謀反的人會去光明正大地算命占卜,將此事鬧得人盡皆知。
那麼這麼明顯的陷害齊威王真的看不出來嗎?
根據史料記載,齊威王並不是個昏君,相信他不會傻到看不出田忌被人陷害,隻是順水推舟一把罷了。
田忌贏了與魏國的戰役,在國內名聲大振,齊威王應該是怕他之後功高蓋主。
而當初齊威王作為君主,在賽馬時輸給了自己的下屬,顏面盡失,可能也在心裡記恨田忌多年了。
田忌恐怕根本沒想到當初傻傻地在賽馬時贏了君王,會在多年之後讓自己大禍臨頭。
結語:
多年之後,齊宣王繼任齊國王位,就把田忌從楚國請了回來,幫他洗刷了罪名。
齊宣王難道隻是為了還田忌一個清白嗎?齊宣王此舉,一可以籠絡人心,讓田忌感念自己的恩情,對自己忠心耿耿。
二來,一國臣子之間總是需要相互制衡的,田忌走了之後鄒忌在朝中獨掌大權,此時召回田忌,可以牽制鄒忌,避免朝中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伴君如伴虎,君王的心思莫測,作為臣子還是要有點眼力見,鋒芒畢露容易招來忌憚,引火燒身。
田忌無論是賽馬的時候贏了君主,還是在戰後聲名大噪,都極容易讓君王心生隔閡,進而產生猜忌。
作為君主,需要有寬廣的胸襟,善於用人才能更好地發展國家,無端猜忌臣子隻會讓自己損失可用的人才,對國家發展非常不利。
參考文獻:《戰國策》、《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