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史料的稀少,吳國滅亡後,西施究竟到哪裡去了,一直是個謎。
西施的來處是很確定的。
她就是一個浣紗的女子,長得非常漂亮。
西施為什麼那麼漂亮?歷史上有『捧心仙子』的說法,就是說西施有心口疼的病。
不過我們知道,所謂心口疼,在古代其實指的是胃疼,而不是心臟疼。
也就是說,大約西施是有胃病的。
有胃病的人,飲食就不會太好。
因此,至少可以確定一點,西施應該是長得比較瘦的。
一般長得比較瘦的女子,她的身材就能夠凸顯出來。
雖然唐朝以胖為美,但也就是出現過楊貴妃的唐朝的一種特殊癖好,其它朝代的審美標準,和現在也是一致的。
《西施》
表現西施長得美的另外一條佐證,是一個東施效顰的故事。
因為心口疼,西施常常會用手撫著自己的胸口,這個動作,讓大家覺得非常美。
不好看的東施也跟著學,結果卻變得更加醜陋,所有的人都會躲著她。
這個故事說明,西施不但美,而且還能引領潮流。
就像現在長得很好看的影星歌星一樣,她們的穿著打扮,也會成為整個國民的潮流。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勾踐作為戰俘,被送去服侍吳王。
其實,在被送到吳國去服侍吳王之前,勾踐已經在開始佈局報仇雪恨的事情了。
在那個年代,認為要讓一個國家滅亡,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這個國家的君王不理朝政,好色享樂。
所以勾踐趕緊派人到民間去尋找美女。
也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找到了西施。
不過究竟是派誰去尋找美女?在歷史講述中,出現了分叉。
有一種說法是派范蠡去找,有一種說法是派文種去找。
還有一種說法是先派范蠡去找,後來文種又前往尋找。
最後這個版本,讓故事具有極大的豐富性。
說的是范蠡首先找到了西施,但是因為西施長得太美,他自己喜歡上了。
於是,就和西施發生了愛情故事。
本來他沒有想把西施獻出去,想重新找一個。
可是,大約由於時間太緊,勾踐因此又派文種趕緊再去辦理這個事。
於是,文種就發現了西施。
這樣,范蠡和西施的愛情故事,就不得不草草收場。
後來,西施就被獻給了吳王。
同時,范蠡陪著勾踐到達吳國去服侍吳王。
文種則被留在越國管理老百姓。
范蠡為什麼會陪著勾踐去服侍吳王?一種說法是,范蠡腦袋特別聰明,他知道隻有一直跟隨勾踐,才不會被勾踐猜忌。
文種不明白這個道理,留在國內,所以最終勾踐回國後,殺掉文種。
《范蠡》
不過,還有一種版本認為,范蠡之所以跟著勾踐去吳國,是因為西施的原因。
自己的戀人被送到吳宮之中,范蠡如果還繼續留在越國,心裡肯定十分難受。
所以哪怕當奴隸,過非人的生活,只要能多看西施一眼,他都會跟著去。
勾踐去了吳國以後,對吳王服侍得很周到。
每次吳王要上馬車,勾踐都會蹲在地上,給吳王當凳子。
後來,吳王生了病,他為了討好吳王,甚至親口品嘗吳王的糞便,以此來判斷吳王的病情。
勾踐所做的這一切,使得吳王很感動。
雖然伍子胥極力反對,但是吳王最終還是把勾踐放回去了。
勾踐回去以後,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吳國讓越國變得強大起來。
後來,越國趁吳國北上和晉國爭霸的機會,在後面捅了吳國一刀,把吳王給殺了,把吳國給滅了。
滅了吳國以後,當然就面臨著如何處理西施的問題。
也因此,西施的結局,就有了很多個版本。
第一種版本,是最好的版本。
說的是范蠡幫助勾踐打敗吳國以後,他知道勾踐這個人,可以同患難,但不可以同享樂,因此他離開了勾踐。
在離開勾踐的時候,他把昔日戀人西施也帶著走了。
從此,西施就跟著范蠡『泛舟於江湖』,兩人過上了幸福快樂的日子。
這是一個浪漫版本,但同時也是最不靠譜的版本。
道理很簡單,范蠡和西施相見的時間並不長,范蠡當初喜歡西施,大約也就是看上了西施的美貌和『捧心西子』的儀態。
但是此後,西施就到達了吳宮,她的人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無論性格、說話舉止等等,都有極大的變化。
這些變化,范蠡能接受嗎?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吳國滅亡的時候,西施差不多該40歲了吧。
在古代,這個年紀的女子,已經是老婦了,范蠡還能喜歡她?
如果兩人感情基礎很牢,繼續喜歡也是可能的。
但是原本兩人的感情基礎就不牢,范蠡一段感情,怎麼可能保持20多年不變?
《勾踐》
第二種說法,范蠡把西施引到了湖中,然後把西施推到水裡淹死了。
所謂『泛舟於江湖之中』,說的其實就是把西施推到湖裡淹死的事情,並不浪漫,反而非常殘忍。
這種說法,應該是比較真實的說法。
這種真實,是建立在男權主義基礎上的。
也就是說,范蠡之所以做出這樣的事情,就是因為范蠡最早是喜歡西施的,但由於西施被送到吳宮之中,和夫差朝夕相處了那麼長時間。
作為一個男人,范蠡受不了,心態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他覺得西施比較臟,因此才把西施推到湖裡,目的是把西施洗幹凈。
還有第三種說法,勾踐決定處死西施。
勾踐處死西施,對外公佈的理由,是西施是一個紅顏禍水。
吳國滅亡的原因,就是西施造成的。
正是因為西施迷惑吳王,使得吳王整天好色荒淫,不理朝政。
所以最終夫差把國家弄丟了。
勾踐為了維護『普世價值』,給天下君王敲一記警鐘,所以才會把這種禍害天下的紅顏禍水殺掉。
當然了,這種『大義凜然』的理由,是用來對大眾說的。
他的真正目的,是另外的。
勾踐這樣做,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改變人們的『陰謀論』。
因為在很多人看來,西施是勾踐故意送到吳國去禍害吳王的。
當然了,事實上也是如此。
但是勾踐是不能這樣承認的,因為這樣承認了,意味著吳國的滅亡,是勾踐的陰謀詭計。
這樣的話,越國打敗吳國,獲得吳國的土地這件事,就沒有那麼理直氣壯了。
假如勾踐證明吳王是自己把國家弄丟了,那麼,吳王獲得國家,才是有道理的。
《吳王劇照》
這樣版本的故事,在歷史上是曾經多次發生的。
乃至於在小說寫作中,都還出現過這樣的版本。
比如《封神演義》裡,由於紂王調戲女媧娘娘,女媧娘娘非常生氣,於是就派了九尾狐貍、九頭雉雞和玉石琵琶去迷惑紂王,讓紂王失國。
等到後來,周王在一眾神仙的幫助下,滅掉商朝以後。
大家一致認為,商朝滅亡的原因,就是因為出現了這三個紅顏禍水,所以得追殺她們。
這三個女妖精,趕緊跑去找女媧娘娘,希望女媧娘娘為她們主持公道,告訴其他神仙,她們是臥底,是『地下工作者』,是帶著神聖使命深入虎穴的。
是偉大的,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菩薩。
誰知道,女媧娘娘卻不願意出面給這三個妖精寫一份澄清信,反而還指責三個女妖是紅顏禍水,最終聽憑眾神仙把三個女妖殺掉。
那麼,女媧娘娘好歹是神仙界的骨灰級大佬,為何不願意出面救三個妖精呢?道理很簡單,如果救了,就說明女媧娘娘搞的是陰謀。
紂王荒淫誤國的結論,就不成立了。
如果紂王荒淫誤國的結論不成立,一眾神仙『助周滅紂』的做法,就顯得很荒唐了。
所以,無論如何,女媧娘娘都是不會出手相救的。
很顯然,關於西施結局的最後這個版本,才是一個真實的版本,才是中國古代那些男權統治者們的做法。
在他們眼裡,年輕漂亮的女子,就是他們的一顆政治棋子。
他們想要怎麼擺放,就怎麼擺放。
男人幹了齷齪事,上不得臺面,就全部推給女人,罵女人是紅顏禍水,讓她們當替罪羊,把她們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而男人卻站在光鮮閃亮的時代舞臺,成為了時代的主人,並且青史留名。
隻不過,歷史自有公論。
雖然勾踐、范蠡等人都想禍害西施,把她搞臭,但是老百姓卻把西施變成了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用這樣一種巨大的榮譽,來表達他們對西施的尊重和憐惜,給西施樹一座豐碑。
歷史的審判從來不會缺席,隻是時間早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