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自比藺相如他又是怎樣對待東吳廉頗的
夷陵之戰前,劉備率領蜀軍氣勢洶洶而來,東吳大都督陸遜退守夷陵堅持不出,終於等到劉備疲憊懈怠,一戰將劉備擊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陸遜所統將領不是資格老就是身份貴,有些根本就不願意聽從他的號令。
陸遜雖然拿軍令和孫權來震懾他們,但最終還是忍了。
事後知道了此事孫權問他:『你為什麼當初不告訴我是誰不聽從命令的呢?』陸遜說隻有自己像藺相如一樣忍辱負重,才能成就國家大事。
孫權聽了大笑,說的確是這樣。
《陸遜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個前線總指揮,都督各將領抵抗強敵,為什麼還要像藺相如一樣忍辱負重?陸遜所說的是不是實事呢?
夷陵之戰前陸遜的戰績
陸遜原為孫權的幕僚,後來出為海昌屯田都尉,在平定了幾次山賊後,才被任命為定威校尉。
後來陸遜提出建議,要想發展圖遠,必須肅清內部山賊,得到了孫權的認可,成為孫權的右部督。
東吳要奪回荊州南郡,配合曹操襲擊關羽,為了麻痹關羽,呂蒙假意養病回到建業,建議孫權由陸遜代替自己,陸遜被任命為偏將軍右部督,這時候才進入當時天下人的視線。
注意,這個時間點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陸遜給關羽寫了一封謙辭誠懇的書信,關羽因此並沒有把陸遜太當回事,這反過來也證明陸遜此前名望有限,聞名天下的陣仗更是無從談起。
奪取以江陵為中心的荊州之戰,陸遜作為偏師,作戰地區是在江陵上遊的夷陵。
陸遜成功截斷了關羽的退路,斬敵數萬,取得了很好的戰績,因而被任命為右護軍、鎮西將軍,封為婁侯。
不過,由於主戰場在江陵,作戰的主要目標是關羽,因而陸遜的風頭有點兒被掩蓋,相應的進攻江陵的呂蒙、截斷關羽後路的朱然、捉拿關羽的潘璋名聲要更響亮一些。
當然了,孫權是知道陸遜才能和他在這次戰役當中所起作用重要性的,當呂蒙病逝後,陸遜成為東吳的掌軍者。
當劉備率大軍而來,陸遜被任命為大都督、假節,統領著朱然、潘璋、孫桓等人據敵劉備。
夷陵之戰中陸遜的計策和忍耐
劉備親率精兵,有備而來,順流而下兵勢占優,很快就進入夷陵之地五六百裡,大有一舉奪回荊州之勢。
陸遜的策略是什麼呢?一句話,就是死守要害不出戰。
他所謂的『獎勵將士,廣施方略』都是托詞,『以觀其變』才是要害。
這可能就是人們所說的不動如山吧!為了堅守不出,耗盡劉備的銳氣,陸遜還專門給孫權寫信,闡明了夷陵之地對於東吳的重要性,同時說明,劉備舍船上岸,已經無計可施,戰勝劉備是必然的,意思是讓孫權堅定信心,千萬不要被讒言所左右。
孫氏族人大將孫桓被困夷道,向陸遜求救,陸遜竟然不為所動。
諸將要求派兵解救,陸遜竟然說孫桓保證無事。
戰事一直處於這種膠著狀態,將領們是很難憋得住的,大家都以為陸遜這是畏敵如虎,因而各個憤恨,他們甚至都不願再聽陸遜的號令。
最嚴重的時刻,陸遜甚至都拔出劍來面對他的將軍們。
陸遜所率領的將領的資歷
陸遜統領的都是什麼樣的將領呢?來看看一些人的資歷吧。
朱然,朱治過繼的兒子,過繼時得到了孫策的批準並舉行了隆重的儀式。
父親朱治跟隨孫堅征戰,後輔助孫策。
孫權兄弟及其母親都受到了他的保護。
孫權十五歲的時候,由朱治舉薦為孝廉。
朱然和孫權一塊兒上學,孫權掌權後,十九歲的朱然就成為餘姚縣長,建安二十二年成為偏將軍。
潘璋,孫權當縣長時跟隨著,成名於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戰。
合肥之戰,張遼突然殺出,吳軍陣腳大亂,有幾支部隊潰敗,孫權處於危險之中。
潘璋在最後,不撤反進,殺了逃跑的兩名兵士,率領部隊反身再戰,終於穩住了陣腳,保護了孫權的安全。
因為此戰,潘璋被任命為偏將軍。
江陵之戰,潘璋因為擒獲關羽有功,被任命為振威將軍。
韓當,孫堅時跟從征戰,孫策時期任先登校尉,赤壁之戰時任中郎將。
孫桓,父親是孫河。
孫河是孫權父親孫堅的侄子,過繼給姑母俞氏,因受到孫策特別的喜愛,孫策讓其恢復本姓,並把他列入孫氏宗族之中。
二十五歲任安東中郎將。
看看陸遜所領導的將領,那個不是響當當的人物!
事後,孫權聽說了當時情況,問陸遜說:『當初你為什麼不報告那些違抗你命令的將軍?』這時陸遜說出了自己仰慕藺相如的話。
的確,和陸遜相比,朱然、潘璋、韓當、孫桓哪個都可以稱得上吳國的廉頗。
將軍帶兵出征就是要打仗,這些身經百戰的將軍們,你讓他們一直堅守不出,他們怎麼能夠受得了?就當是的情況來說,劉備不怕決戰,但東吳將領們都不怕出戰,而是最怕窩囊地的等待。
這就是陸遜這個東吳的『藺相如』為難的地方。
陸遜說自己『受恩深重,任過其才』,對他自己是一句謙虛的話,但對於這些將領來說,未必就不會沒有這樣的看法。
用陸遜的話說就是:這些人有的是左右親信,有的是能征慣戰的將軍,有的是屢立功勛的重臣,為了國家大事,又怎麼能和他們去一爭高下呢?如此看來,夷陵之戰後東吳的將領們雖然沒有演一出『負荊請罪』,但陸遜當時在夷陵前線,還真的就是像藺相如一樣忍辱負重。
成功,有時候是需要堅持和忍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