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後期,秦國的國力日益增強,與其餘六國的矛盾也已經到了一種不可調和的地步。
於是,秦國開始發起各種戰爭,試圖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其中長平之戰就是秦國與趙國矛盾激化的一個必然結果,也是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之一。
長平之戰是由於韓國的上黨郡之爭所引起的。
上黨郡原本屬於韓國,此時秦國決意奪得上黨郡,但上黨郡的郡守馮亭又打算依附於趙國。
趙孝文王貪圖於這點小利益,不顧來勢洶洶的秦國,接受了上黨郡,也直接導致了秦國發兵戰國,一場大戰也不可避免了。
戰爭伊始,趙國派出的主帥是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廉頗,而秦國這邊是由王齕領兵作戰。
廉頗認為秦軍遠道而來,糧草供應勢必跟不上來,於是采取堅守不出的策略,試圖一直消耗秦軍的戰力。
但是秦國在攻占巴蜀等地之後,國力大增,糧草供應早已不成問題。
但即使如此,秦國也經不住一直就這樣耗下去。
於是,秦國謀士范睢出了一個計策,他派人去趙國散佈謠言,說秦軍目前最怕的就是趙奢的兒子趙括,如果是趙括領軍秦軍必敗。
這些謠言在趙國國內傳的沸沸揚揚,最後傳到了趙孝文王的耳中。
趙孝文王其實老早就與廉頗有所芥蒂,他認為趙軍應該主動出擊,占據戰爭的主導地位。
但是廉頗一直奉行堅守不出的策略,這令他頗為不滿。
作為趙國的名將之一,趙奢的作戰風格就是主動出擊,如今趙奢已經去世了,但是他的兒子趙括勢必沿襲了這種作戰風格。
於是,趙孝文王開始走馬換將,將尚且年輕的趙括換上。
而秦國這邊自然高興他們的計謀終於得逞,於是也偷偷地換上了戰神白起,王齕降為副將,並封鎖了這一消息,就是為了打趙國一個措手不及。
趙括一上任,就進行了大幅度的人員調度,他撤下了一批的將領,換上了自己的親信。
不光如此,他還將廉頗制定的規定從頭到底改了一遍,摒棄了堅守不出的策略。
而白起聽到這個消息,自然是高興的不得了。
他先派出一支先頭部隊,佯裝向趙軍營地發起進攻,沒多久就假裝潰敗,紛紛逃回秦軍大本營。
趙括一看秦軍如此狼狽,心中不免大意起來,認為秦軍其實也不過如此。
他下令趙軍全部出擊,一鼓作氣追擊秦軍。
當他率領趙軍來到秦軍營地,卻發現秦軍陣地極難攻陷。
而此時秦軍派出的的一支奇兵也已攻陷了趙軍的大本營,切斷了趙軍的後路。
另一支奇兵向趙軍中路進攻,將四十多萬趙軍一切為二,中斷了他們的聯系。
與此同時,先前佯裝潰敗的秦軍也回過頭來,這樣趙軍就被周圍的秦軍圍困起來,一時無法突圍。
就這樣,趙軍被圍困了四十多天,在這四十多天裡,他們沒有了糧食供應,軍隊中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狀況,趙軍已然大勢已去。
面對這種困境,趙括也試圖突圍了四五次,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
終於在一次突圍中,趙括被秦軍弓箭手射殺,趙軍一時群龍無首,最後四十萬趙軍全部投降。
戰後,面對這四十萬的趙軍俘虜,白起一時也不知該作何處理。
作為秦軍主將,他自然不會輕易將這些趙國的主力將士放回去,但留下來又無法保障他們的糧食供應。
最後,白起還是采取了殘忍的手段,將四十餘萬趙軍俘虜全部活埋坑殺,歷時數年的長平之戰正式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