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認為,端午節和屈原沒關系,胡適:有沒有屈原這個人?《網路歷史》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佳節之一的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

根據各地風俗習慣不同,又衍生出許許多多有關紀念端午節的民俗活動。

比如江蘇揚州地區會在端午節這天吃『十二紅』應節。

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還會舉行聲勢浩大的賽龍舟活動。

自2008年起,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文化物質遺產,成為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每到端午節,就有不少的網友調侃說道:還是要感謝屈原投身汨羅江,不然也不會有這三天的端午假期。

然而,聞一多與胡適這兩位文學大家曾先後考證過,其實端午節與屈原沒有半點關系。

聞一多與胡適在學術方面的權威性毋庸置疑,可他倆有沒有確鑿的事實證據判斷端午節的真實來歷呢?

端午,本名『端五』,亦名『端陽』、『重五』、『重午』。

唐代以前的夏歷每月初五皆可稱端五,作為民間節日,一般指五月初五,即『重五』。

而端午節又叫浴蘭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

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的好天氣,故五月初五也被稱為『端陽節』。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文獻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

仲夏端五,端,初也。

——《太平禦覽》卷三十一引《風土記》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自然不必說,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

在江南人的傳統中,端午節這天必吃五黃——黃鱔、黃魚、黃瓜、咸蛋黃、黃酒。

因而該月又稱為『五黃月』。

但端午節起源於何時?長期以來眾說紛紜,爭論不休。

目前流傳最廣、最受老百姓認可的說法就是源於紀念屈原。

史書記載,公元前278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屈原聽到秦國軍隊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寫下絕筆《懷沙》後投入汨羅江。

附近的百姓十分敬佩屈原,不希望魚蝦啃食他的屍體,便用楝樹葉包飯,外部纏上彩色絲帶投入水中,好引誘魚蝦。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與傳承,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除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之外,江浙一帶的百姓認為端午節應該是起源於紀念伍子胥和東漢孝女曹娥。

總之,端午節的由來應該與上述這三位歷史人物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可聞一多先生經過考究後認為,端午節與屈原沒有任何直接關系。

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以及《端午節的歷史教育》《見聞一多全集》這兩篇論文中,詳細論證了他自己的觀點。

據聞一多先生考證,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是在屈原還沒投江前就已經存在的,屈原本人所著的作品裡都可以反映出當時端午龍舟競渡的風俗。

《楚辭˙涉江》:『乘舲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

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

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

屈原所乘的這種狹長而輕小的舲船,實質上就是當時一種競渡所用的船。

為此,聞一多先生結合許多大量出古文物以及考古研究,終於找到端午節的確切由來,那就是,這一傳統節日源於古代的百越民族。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敗越國。

從此,越國人流散到南方一帶,分成眾多支系,從這一時期開始便有了『百越』這一新的民族稱謂。

百越族分佈廣泛,蘇南、浙北,一直到上海、安徽、福建、廣東、廣西,都有百越族後裔。

那為何聞一多先生會認為端午節與百越民族有關呢?根據考古文物證實,古代長江中下遊的百越民族崇拜龍,並把這種神物當作圖騰。

百越民族的人『斷發文身』,模擬龍形,避免遭受天災人禍的影響。

《漢書》記載:『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也』

因此,百越族自比是龍的子孫,將部落圖騰繪制在他們的日常用品中。

由於百越族的居住地靠近江河湖海,每家每戶都會有獨木舟,他們又把龍圖騰繪制在獨木舟上,有時大家會聚在一起比賽誰劃得更快。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百越族在賽龍舟之前會將粽子投入水裡祭祀龍神。

所以到了每年五月初五這天,百越族會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有兩項活動就是吃粽子和賽龍舟,這就是現代端午節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的由來。

胡適先生沒有深挖百越族,他直接指出,歷史上是否有屈原這麼一個人的觀點。

胡適先生認為,司馬遷所著《屈原列傳》之前,任何關於楚國的史書上都沒有屈原的相關記載。

從漢武帝到屈原生活的戰國末年,中間至少有200多年的空白期。

按照屈原在當時的號召力,史書上不應該沒有記載他。

因此,胡適先生認為司馬遷編撰《史記》的時候,或許是道聽途說,並沒有經過實際考證就寫了一個《屈原列傳》。

到了南朝時期,文人又把屈原和端午節硬性綁在一起。

不過,如今學術界對端午節的來歷又提出了新的質疑。

大家想想,屈原是楚國大夫,他愛的是楚國。

汨羅江附近的百姓為了紀念他,發明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可當時秦始皇還沒有真正統一六國。

除了楚國之外,其他六個國家的子民沒有必要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而吃粽子。

總的來說,多位專家學者在經過多方考證之後,認為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百越族舉行的祭祀節日,比屈原跳江自殺的時間更早。

但是,大家沒有必要硬鉆牛角尖。

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中國早已經是多民族高度融合的國家,端午節更是成為了全民族的節日。

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大家以屈原作為精神象征,對其歌功頌德,並無任何不可。

其實,端午不僅是賽龍舟、吃粽子、念屈原,也是老一輩祛毒防疫,祈求家人安康的日子。

一家人平安健康,不就是最大的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