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日本和越南,都是漢文化圈中的國家,自古以來,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幾個國家的文化、節日等,都有不少相似之處,但又不是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民族,文化中也存在差異。
例如中國、日本、韓國,都過端午節,但各國的端午節又都有各自的特點,並不完全相同。
一、中國的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天中節等。
在農歷5月5日,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和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來源於自然天象崇拜。
我們號稱龍的傳人,古人很崇拜龍,經常舉行祭祀龍的活動。
中國的端午節,是上古時期祭祀龍演變來的一個節日。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的位置。
端午是『龍勝飛天』的吉祥日,這一天也是祭祀龍的好節日。
第二種說法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設立的一個節日。
屈原是楚國貴族,他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戰國時期,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崛起後,就成了山東六國的威脅。
秦國貪得無厭,經常出兵攻打韓、魏、趙等國,楚國也深受其害。
公元前321年,楚國貴族屈原組織樂平裡的青年奮力抗擊,他們利用靈活巧妙的戰術擊退秦軍。
公元前320年,楚懷王召屈原出山進京,開始用屈原。
秦國崛起之後,各國無力和其爭鋒,所以經常聯合起來對付秦國。
公元前318年,屈原跟隨魏、趙、燕、韓、楚五國聯軍伐秦。
當時,楚、燕受到秦國的威脅較小,態度消極,心存觀望,魏、趙、韓3國的聯軍,攻打到秦國的函谷關後,被秦軍擊敗了。
這次五國伐秦兵敗而歸。
公元前317年,屈原在楚懷王的支持下,開始在楚國推行改革。
楚懷王手下的上官大夫,是個奸佞小人,嫉妒屈原之才,經常在楚懷王面前誣陷、誹謗屈原,導致楚懷王開始疏遠屈原了。
公元前313年,秦國想攻打齊國,但齊、楚是盟國,讓秦國有所顧忌。
秦昭襄王派張儀出使楚國,去破壞齊楚聯盟。
張儀對楚王說,只要楚國和齊國斷交,秦國將送楚國600裡土地。
楚懷王貪圖便宜,要和齊國斷交。
屈原看出是秦國奸計,勸說楚懷王不要上當。
楚懷王利令智昏,堅持和齊國斷交了,還派使臣去齊國辱罵齊宣王。
這讓齊宣王勃然大怒,選擇和秦國結交。
隨後,楚懷王向秦國討要600裡土地。
張儀謊稱,隻承諾了6裡土地。
即便隻有6裡,秦國也不願給楚國。
楚懷王大怒,要攻打秦國。
楚國實力不如秦國,而且齊國此時成了秦國的盟友。
以弱擊強,無異於自掘墳墓。
楚懷王不管不顧,出兵攻打秦國,被秦、齊兩國擊敗,奪取了楚國的丹陽、漢中。
楚懷王不死心,又派兵襲擊秦國,被秦軍擊敗,被迫割讓秦國兩座城池。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約楚懷王在武關會面。
屈原勸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屈原力勸楚懷王,不要去赴約。
楚懷王一意孤行,去了。
到武關後,秦昭襄王要求楚懷王割地給秦國,楚懷王不肯,被秦昭襄王囚禁在了楚國。
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死於秦國。
這讓楚國人無比悲憤,和秦國斷交了。
同年,屈原被免去三閭大夫之職,放逐江南。
公元前280年,秦將司馬錯攻楚,楚被迫割讓上庸、漢北地。
次年,白起率兵攻打楚國,奪取楚國的邪、鄧、西陵。
公元前278年,白起再次攻打楚國,奪取了楚國的郢都。
楚頃襄王逃難到陳城。
看到楚國在秦國的蹂躪下,走向衰落後,屈原陷入了絕望後,他不想看到楚國亡國。
公元前278年5月5日,屈原投汨羅江自盡了。
屈原死後,百姓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
後來,形成了人們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發展到現在,端午節期間,中國各地有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端午食粽、放紙鳶、拴五色絲線、打午時水、飲蒲酒、雄黃酒、朱砂酒、采藥、制涼茶、佩豆娘、畫額、九獅拜象等習俗。
二、韓國的端午祭
韓國的端午祭,是太白山脈以東的朝鮮半島上的江陵及附近地區的節日。
開始於每年的農歷4月5日。
端午祭,是韓國大關嶺舉行的一種薩滿教儀式,主要祭拜山神以及男國師和女國師。
將祭孔儀式、薩滿教儀式和佛教儀式融為一體,是韓國端午祭的特點之一。
韓國舉行端午祭,是為了祭獻神靈,以保當地居民生活富足安寧。
這和中國古代的祭祀、祭神等活動,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舉行儀式過程中,韓國人會放韓國的傳統音樂和Odokddegi民歌,還會做端午祭扇、釀造聖酒、畫官奴假面、包粽子吃粽子、用艾利斯河水洗頭等活動。
端午祭,現在已成了韓國各階層都會參與的一個傳統節日。
每年端午祭時,都會吸引各國的遊客,前往韓國參觀、參與端午祭。
韓國的端午祭和中國的端午節,有著本質的區別。
韓國人很重視傳統文化。
2005年,韓國將他們國家的江陵端午祭,成功申報為了世界文化遺產,這對韓國保護江陵端午祭有很大現實意義。
三、日本端午節
日本的端午,又稱端午節、菖蒲節,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一個節日,現在成了大和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在日本也有著悠久的歷史了,和人日、上巳、七夕、重陽統稱為『五節句』。
大多數日本人認為,端午節是中國唐朝時期傳入日本的。
日本天平勝寶九年《757年》實施的《養老令》,明確把五月五日稱為『端午』。
端午節傳入日本之前,日本因為5月氣候多雨潮濕,物品容易發黴,田間害蟲滋生,有個『五月忌』的祭祀活動,當時中國也將5月稱為『惡月』。
端午節和『五月忌』都在五月,日本模仿唐朝端午習俗的內容,形成了具備自己特色的端午節。
日本的端午節,也會使用菖蒲,還會用繪幟、鯉魚旗等做節日裝飾,以及有自己獨特的節日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