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屈原,是否有後人延續宗脈骨血?歷史專家經過考證發現,屈原的確留有後代,他們分佈的地方都非常廣泛。
可是您也許會意外,其實屈原的後人們都非常普通,甚至會從事一些意想不到的工作。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屈原字原,為楚國貴族姓氏羋姓,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也就是現今的湖北宜昌。
作為戰國時期最著名的詩人和政治家,屈原的歷史光環極其閃耀,甚至他的存在,影響了楚國上層的各類決策。
屈原少年時期博學多才且志向遠大,青年時期就受到了楚懷王的信任,任左徒與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屈原的政治主張非常明確,曾提出『美政』一說,對內任用良臣,對外則是聯合遠方的齊國,一起對抗強大的秦國,以此保證楚國的地位。
屈原更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離騷》,更是被後世文學家頂禮膜拜,成為中國詩詞歷史上最具有標志性的作品,掀起了華夏文學之美的浪潮。
可惜的是,因為楚國外交政策的失敗,以及國際形勢的惡化,楚國最終還是被秦國所滅,郢都被攻破之後,屈原投汨羅江自盡,一代詩人就此畫上了人生的句號。
也正是因為他的離去,後人才發明了端午節和粽子,紀念這位偉人。
作為一代偉人,必然要留下後代,屈原也是如此。
歷史上屈原投江時,並未提及後人的去處,可是根據現存的《屈氏宗譜》來看,屈原的妻子是鄧夫人,並且還為屈原生下了幾個孩子。
據清代時期的《古今圖錄集成》記載稱,在湖南益陽縣西南六十裡處,坐落著一處名為『鳳凰廟』的地方,是專門為祭祀屈原夫人和兒子之地。
由此可見,屈原家族在當地的確存在著巨大的影響力。
關於屈原後代的說法,目前存在五種,即『三子說』、『二子說』、『一子一女說』、『一子說』、『一女』說。
不過最令人信服的說法,卻是第一種,即『三子說』。
此說法來自於陜西耀縣和安徽東至縣,當地《耀州志》記載稱,屈原在死後,其膝下三子皆被擄掠到了秦國,並從此在當地定居,各自繁衍後代。
據稱,屈原的兒子在秦國定居之後,為了防止其他人的迫害,不得已而改姓孫,後世藥王孫思邈就是其後代。
但考古學家給出了一個說法:秦朝的時候,由於實物和文字的缺失,對於孫思邈是否是屈原的後代,這已經沒法查證,就好像皇帝造九鼎的傳說一樣,隻有找到了鼎,才能確定這個傳說是真的,但鼎在哪裡,能證明孫思邈就是屈原後人的證據在哪裡?沒有,沒有,還是沒有。
談到這裡,估計不少讀者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屈原的後人中,為何鮮見名人?即使是存在類似於孫思邈般的子孫後代,但是其血緣關系也難以被界定。
對此,歷史學家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對此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他們確定稱,屈原的後人之所以會『沒出息』,完全是源於當時政治形勢的復雜多變。
眾所周知,秦朝時期,由於六國剛剛統一,大一統的概念並沒有形成,六國貴族也一直在蠢蠢欲動,試圖找機會推翻秦朝暴政。
正是因為如此,秦朝統治者才會采取高壓政策,對六國貴族實施嚴格的監控,甚至還會實施暗中加害。
屈原為羋姓,原本就是楚國的貴族,自己還曾在宮廷中擔任過要職,故此而言,其後人也必然會成為重點的監控對象。
無可奈何之下,屈原後人才學會了隱忍,乞求能夠茍且偷生,在亂世中保全自己的生命。
據歷史學家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屈原的後代已經多達萬人,並且他們分佈於中國各省,包括北京、重慶、湖北、湖南、河南、江西、雲南、貴州、浙江、四川等等。
記者采訪時發現,屈原的後人們,如今從事的行業極多,如商業、農業、手工業等,他們很少有達官顯貴,更不復祖先的榮光。
不過令人慶幸的是,每一位屈原的後人都感到安分知足,因為他們甚至,平淡是福。
一直以來,我們都存在一個慣性思維,認為名人的後代一定是名人,偉人的後代也一定是偉人,其實並非如此。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故此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為社會做貢獻的權利和義務,值得社會去肯定。
參考資料:《古老的歌》 李偉同著 湖南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