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管仲,為何要辦一個青樓,真的是缺錢嗎?《網路歷史》

提及青樓,我們時常想到的畫面都是『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仿佛煙花柳巷才是青樓的全部,文人雅客也是被現實束縛,來青樓這裡放縱自己。

青樓文化不僅僅代表一種服務於統治階層的士族文化,也反映了文人士大夫這個介於王權貴族,與商農百姓之間的精神風貌,不同時代,對於青樓的認識是不同的,而不是我們現在所認識妓院的代名詞。

青樓的歷史

在青樓未被定義為妓院之前,主要是描述那些富麗堂皇樓宇的,也代指大戶人家,比如魏晉時期『南開朱門,北望青樓』,這裡就代指富貴的象征。

到了唐朝,人們把青樓比喻為煙花之地了,和妓院不同,這裡透露著一種風雅的文人氣息。

青樓的發展離不開春秋時期的管仲,『管子治齊,曾置‘女閭七百’,以佐軍需』。

管仲在齊國首創了女閭,可以說是青樓的開創者,當時以國家之力來辦一個煙花之地,反映出春秋時期,大家掙錢都不容易。

另外一個原因是春秋時期,王公貴族占有了大量的女性,導致社會上男女比例失調,官辦妓院能夠滿足那些沒有能力娶妻底層百姓的需要。

另外齊桓公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吸引更多的外來人才,自古才子愛佳人,管仲利用這一點吸引優秀人來到齊國。

青樓在唐宋時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除了有大批的名士以及名女加持之外,大量詩歌,以及才子佳人的故事的傳播,也加速了青樓行業的發展。

青樓為什麼長盛不衰

和春秋時期一樣,封建社會一直存在著女性相對稀缺的問題,這時候的王孫貴族依然占有大量的女性,為了滿足社會性問題,也讓這個產業能夠一直存在著。

早期的青樓主要面對的還是士大夫階層,他們不僅僅是人欲的滿足,更多的是儒家文化下對愛情與自由的渴望。

儒家文化指導下,父母包辦婚姻為主,雖然大多數能夠相濡以沫,但是婚姻當中少了幾分自由與激情。

而飽讀詩書的這些士大夫更加渴望精神層面的交流。

於是青樓就給這些士大夫提供機會,她們販賣的是感情與自由。

青樓產業主要客戶群是這些士大夫,他們是介於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命運的不確定性以及多變性,讓他們感覺人生無常,『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這種表面的放浪自由,實際上在抒發內心的鬱鬱不得志。

而青樓當中這些女性,大多命運多舛,很多因為家道中落,淪落在青樓,因此他們之間常常有惺惺相惜之感。

中國古代文盲率非常高,即使在解放前,中國的文盲率也在95%以上,大多數人是不識字的,讀書之人是社會當中的少數。

比如在《紅樓夢》中,王熙鳳就是不識字的,看賬本的時候需要仆人幫忙。

在青樓當中能夠找到一位異性知音,而且能夠過著『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生活,是令人羨慕的生活。

著名的青樓女子柳如是與錢謙益結婚場面之隆重,也反映出文人雅士對青樓女子的愛惜。

在4萬多首《全唐詩》中,其中有近200多首關於青樓的詩,其中收錄了20多位青樓女子的詩文,這僅僅是青樓女子詩文的很少一部分。

唐朝以後,青樓就像溫柔之鄉,伴隨文人與文學成長。

到了明朝青樓文化依然長盛不衰,不僅僅因為他們與士大夫有深層次的聯系,青樓文化還與世俗文化息息相關,同時又有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因此在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