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這首詩看出李白與屈原的不同。《網路歷史》

前言

前幾天遇到一個問題:李白代表作品《江上吟》如何理解?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從李白的這首詩中,可以看到他用了幾個人的典故。

其中屈原的典故,最能反應李白懷才不遇的心情。

屈原曾有詩《遠遊》,雲:

悲時俗之迫阨兮,願輕舉而遠遊。

質菲薄而無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遭沈濁而污穢兮,獨鬱結其誰語!

屈原有感時俗不容,所以想逃離而遠遊。

並嘆息周圍都是污濁的氣氛,自已無處傾訴。

李白這首詩,也是抒發自己懷才不遇,但是李白與屈原不同,他即使失意,也永遠有一種向上的精神,這首詩就反映了李白曠達超脫的胸懷。

一、創作背景

李白《701年—762年》的這首詩寫於三四十歲客遊江夏之時,人生幾乎走了一半。

李白在唐玄宗十二年(724)離開四川漫遊,曾經西入長安,東到滄海,北上山西,南到蒼梧, 北上太原。

但是在仕途上卻一無所獲。

根據李白在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的《上安州裴長史書》自述,他在十九歲的時候,就受到過蘇頲的賞識。

又前禮部尚書蘇公出為益州長史,白於路中投刺,待以佈衣之禮。

因謂群寮曰:”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

《上安州裴長史書》

《新唐書·蘇傒溍傳》記載,蘇頲(670-727) “與張說以文章顯,稱望略等,故時號燕許大手筆”。

蘇頲在開元八年任益州長史, 當年李白僅僅19歲。

雖然如此,但是李白從724年出蜀,到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被唐玄宗招進宮,其中有18年浪跡江湖。

這首詩反應了李白這一段時期,雖然失意但是故作曠達的心理。

二、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這首詩分三個部分,第一段四句,以略微誇張的賦體敘事起: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前四句彩筆生花,把自己』載妓遊玩『寫的華麗、精美、豪放。

木蘭枻《船舷》、沙棠《古人常用來造船的佳木》舟、玉簫、金管《代指歌女》。

美酒千斛,顯示其豪放。

《晉書·謝安傳》曾經記載了謝安的雅遊:

嘗與孫綽等泛海,風起浪湧,諸人並懼,安吟嘯自若。

舟人以安為悅,猶去不止。

風轉急,安徐曰:『如此將何歸邪?

』舟人承言即回。

眾咸服其雅量。

安雖放情丘壑,然每遊賞,必以妓女從。

可見文人』載妓遊玩』遊賞,也是有傳統的。

三、四個典故抒發內心的失落

第二段用比興之法,抒發其內心的失落。

這一段用了四個典故: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仙人有待乘黃鶴,第一句應該是成仙還缺少黃鶴成全之意,『仙人有待』這種倒裝用法比較常見,例如唐末宋初一首《減字木蘭花》:

東君有待。

留得一枝香雪在。

也有解釋認為,成了仙以後, 等待黃鶴把他接走。

海客無心隨白鷗,表示自己沒有機心要成就什麼事業。

白鷗典出《列子》:

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遊。

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遊,汝取來,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 ,漚鳥舞而不下者也。

故曰:至言去言,至為無為;齊智之所知,則淺矣。

白鷗的典故,意思是,不想得到時,反而能得到;想得到時,卻得不到。

世間事不可強求,不如做個『無心海客』吧。

屈平詞賦懸日月,屈原的故事在上面已經講過,屈原詞賦表達的是忠心報國卻無所施展、無路可循的痛苦。

楚王臺榭空山丘,富貴榮華不常在之意。

但是楚國歷史比較長,因此楚王的含義比較豐富。

除了屈原時期的楚懷王,還有幾個有故事的楚王。

例如卞和的和氏璧就是獻給楚王,楚厲王不識玉,砍了卞和的左腳;楚武王《屈原的先祖》不識玉,砍了卞和的右腳;直到楚文王繼位時,才認識到這的確是一塊美玉。

楚懷王之後,又有楚頃襄王和亡國之君楚考烈王。

這兩個楚王當政時,有一個楚辭大家,即傳說是屈原學生的宋玉。

和屈原相比,宋玉在兩代楚王身邊頗受重視。

即使如此 ,宋玉也無奈地看到楚國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四、故作曠達的結尾

第三段是言志: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興酣、詩成兩句是誇耀自己地才能;功名、漢水兩句是故作曠達,表示自己『視富貴如浮雲』。

得不到也無所謂,本來我就『海客無心隨白鷗』。

雖然此時的李白說自己『海客無心『,但是在他終於得到唐玄宗的青睞時,還是欣喜若狂地寫下了這兩句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結束語

屈原的鬱結與李白的超脫,也是不同時代背景與身份地位的反應。

屈原是楚國大夫,看到國運漸衰卻無能為力,因此會有無比激憤的憂國之心。

而李白生活於蒸蒸向上的盛唐,此時的他也僅僅是一個佈衣百姓而已,他沒有屈原那種痛苦的經歷。

李白的理想是做一個』功成拂衣去『的魯仲連而不是投江而死的屈原。

遺憾的是,李白的夢想至死也沒有實現。

@老街味道

南宋四名臣的叫法,竟然是因為他們入選了這本詞集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這句詩可以改成天地一孤舟嗎?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唐詩中很少犯此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