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名將吳起為什麼是個道德有缺陷的人。《網路歷史》

戰國時的吳起,一生戰無不克,打了很多勝仗,也有很多與士兵同甘共苦的佳話。

比如《史記》記載他『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等,甚至『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這些都使他的軍隊有著極強的戰鬥力。

尤其難得的是吳起具有很強的法治思想,用法令治軍、治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他在魏國時『廉平,盡能得士心』,使強大的鄰國秦、韓對魏不敢覬覦;在治理楚國時『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使楚國短期內軍力增長,國勢強盛。

但是,吳起的名聲並不佳,不論當時還是後世,對其均毀譽參半,甚至多有不屑。

原因是吳起品德上具有非常明顯的疵點。

惜墨如金的司馬遷在《史記》中特意記載了三件事:

一是吳起在魯國時,齊國攻魯,魯君想任命吳起為大將軍率軍抗齊,但因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而難下決心,吳起知道後立即殺死妻子,如願當上大將軍;

二是吳起早年『家累千金,遊仕不成,遂破其家』,遭到鄉鄰笑話,吳起惱羞成怒,把譏笑他的三十多個人全部殺死;

三是吳起離開家鄉外出求官,對其母說不為卿相誓不回家,不久其母去世,吳起果真未回家奔喪。

從這些事,可以看出吳起的自私、冷酷以及特別強烈的名利之心,為了個人權力、地位可以舍棄一切,犧牲所有的親情和道義,他的個人品德存在很多令人厭惡的瑕疵。

這些疵點掩蓋住了他的才華,成為一團重重的陰影,永遠地壓在他的頭頂,讓他的政治、軍事、法治才能黯然失色。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吳起一生打了無數勝仗,但最終是一個失敗者,他敗在了自己的品德上。

如果沒有這些污濁之事,吳起極有可能是一個與孫武並列的傑出軍事家。

歷史告誡後世之人謹慎修德,不要重蹈吳起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