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真正的聖人應該是韓非子而不是孔子】
春秋戰國時期,一方面,在政治上王室衰微,諸侯紛爭,百姓流離失所,困苦不堪;另一方面,在文化上,卻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
在當時的局勢下,各個學術流派,紛紛拿出了自己的治國救世的主張,比如,儒家出的藥方是:仁愛;墨家出的藥方是:兼愛;道家出的藥方是:無為;
無論是儒家,墨家,還是道家,都是崇尚復古,回到過去,儒家的仁愛,其實就是回到夏周;墨家的兼愛,其實就是回到堯舜;道家的無為,幹脆直接回到氏族時代,都不符合當時的社會趨勢,無法解決當時的問題。
諸侯們都在爭霸,想當霸主,想建立自己的大一統的專制統治,儒家的仁義禮樂,墨家的相親相愛,道家的隱世無為,怎麼可能建立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那是癡心妄想!
唯獨法家出的藥方是:兩面三刀的法術治國,才真正符合當時的歷史趨勢。
並且秦朝正是在采取了兩面三刀的治治政策之後,才一統國家,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的,結束了長達300多年的混戰局面,使人民安養生息的。
何謂兩面三刀的法術?
其實就是帝王之術,獎勵與懲罰為兩面,以獎勵代替世襲,以懲罰消除權貴;以勢立威,以術馭臣,以法治民。
等於是比較徹底地將世襲的貴族階級的利益完全打破,讓底層百姓有了上升的通道,使得整個秦國爆發出極強的生命力、戰鬥力,最終六合諸侯,匡合天下。
如果你還意識不到這種力量,可以想象一下,『打土豪分田地』的威力,不僅打倒了蔣介石集團,還打倒了所有在中國的帝國主義勢力,最後,在與世界最強悍的美帝PK時,也直接將它打趴下了,這就是民眾為了保護自己剛獲得的土地爆發出來的威力。
知道韓國是怎麼滅亡的嗎?
韓非子時期的韓王不僅不采取韓非子的變法,相反,他聽信虛言浮說,尊重儒俠,放任工商牟利買官,西面事秦三十餘年,搞得韓國就像是秦國的郡縣。
為什麼?
就是因為世襲的貴族極力反對變法,因為只要變法,秦國的例子就在面前,世襲的貴族沒有一個有好下場,所以,韓國的權貴寧願事秦最後亡於秦,也不願意變法。
相反,當秦王政看到韓非子寫的《孤憤》與《五蠹》時,馬上就識貨,知道它的威力,於是發出了一聲感嘆:『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翻譯過來就是:woc,我要是能夠看到韓非子,哪怕是他帶著我一起耍泥巴,即使是死了,也不後悔。
完全被韓非子的魅力所征服,變成了韓粉。
沒想到啊,韓非子有個同學叫李斯的,聽到秦王這句話後,惶惶不可終日,於是利用韓非子的陰謀家的學術,借秦王政的手把韓非子殺掉了。
看來李斯跟後來的周瑜是一樣的人物,愛才的方式就是:殺掉。
同時也證明一點:能夠害死你的人,往往是你身邊的人。
秦王政雖然殺了韓非子,但是卻大力在秦國深入推動了韓非子的學說,充分調動起了民眾的積極性,直接促成了秦王的反儒意識與君主專制主義的策略,為秦統一中國、建立大一統的封建專制主義的君主集權國家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根據。
並且秦朝的這一套制度,也一直被後代帝國所沿用,達2000多年,也就是說,封建社會的政治體制是建立在韓非子的學術基礎之上,而不是儒家的基礎之上的,孔子有什麼資格被稱之為聖人?
真正的聖人是韓非子。
並且,即使在當時,就連李斯都稱韓非子的學說是:『聖人之論、聖人之術』,並把它作為治秦的方略。
而後代的史家也稱韓非子為『當世之聖人』,說他遠見而明察,強毅而勁直,光耀千古。
那麼,孔子是怎麼當上聖人的?
其實是儒家後世的弟子耍了許多陰謀手段,才得逞的,一是漢武帝時期,儒家董促舒利用當時才15歲的漢武帝年少無知,通過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然而由於受到竇太後的反對無法徹底執行,但是,從此儒家的政治地位大大提升;到了漢元帝時,儒家分子再次蠱惑皇帝,推行了『讀經才能做官』的政策,導致兩漢經學興起,由於隻有讀儒家的書,才可以做官,儒家成為帝國主流意識形態,變成了愚弄人民的工具,孔子於是被抬進了孔廟,變成了所謂的聖人。
封建帝王為什麼要選擇儒家來愚弄臣民?
這是由儒家的本質決定的,因為儒家就是一整套的等級制度,上下尊卑,男尊女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一套,是非常適合統治人民的。
這就是歷史真相,而事實上,封建帝國其實是架構在韓非子的學說基礎之上,儒學隻是一張欺騙的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