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在中國是一個知名度較高的成語,這個成語的背後衍生出了許多歷史典故,比如『鳥盡弓藏』『功成身退』等等,作為『臥薪嘗膽』的主人公,春秋時代的最後一位霸主越王勾踐也因此名揚天下,但網上有這麼一種說法:勾踐的兒子鹿郢出生在了青島,這是怎麼回事?
話還要從吳越爭霸說起,勾踐率領群臣在吳國為奴將近三年,回越國後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復發展的措施,比如獎勵生娃、恢復戶籍耕作等,越國很快恢復並且超越了戰前水平。
其實心平氣和地說一句,當年吳王闔閭被越國打敗並不是因為吳王輕敵,而是因為吳軍疲憊作戰,失去了優勢,而勾踐被夫差打敗也不是因為勾踐狂妄自大,而是因為越國財力喪失,沒有力量繼續進行戰爭,而到勾踐復仇的時候,吳國的國力還是空前強大的,並且夫差剛剛打敗了齊國,逼迫晉國楚國等承認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所以范蠡的高明之處其實並不是利用西施做『美人計』,而是他猶如當年的伍子胥,隻用少數勁旅便挫敗了強敵。
公元前478年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在笠澤之戰中打敗了吳軍,攻進了都城姑蘇,夫差被迫自殺,就這樣,越王勾踐成為了最後一位春秋霸主,留下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美談。
勾踐滅吳之後,繼續開鑿邗溝,水陸兩軍並進,兵鋒直指淮河流域,具體地說越國的勢力版圖已經到了今天的江蘇北部地帶,和楚國、魯國、齊國都已經接壤了,地盤大了,勾踐就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遷都瑯琊。
地處浙東的勾踐為什麼要把都城遷到青島呢?
他肯定不是為了吃鮁魚餃子來的。
青島瑯琊臺風景區肖主任曾解釋說:『勾踐是個有作為的人,作為大禹的後代 ,他想重振祖先曾經的輝煌。
當時齊國、楚國等主要諸侯國都集中在北方,而越國的都城在會稽,偏居南方濱海一隅,鞭長莫及,要實現他的榮耀必須得遷都』而根據《吳越春秋》記載,勾踐遷都是因為一座『怪山』出現。
勾踐七年,越王問范蠡,說:『我忍辱負重多年,本來應該死的,但在您的幫助下返回故鄉,現在想定國建城,但是人口不足,國力不行,還不足以建立千秋功業,怎麼辦啊?
』范蠡說:『堯舜卜地,夏殷封國,古公營城周雒,威折萬裡,德致八極,豈直欲破強敵收鄰國乎?
范蠡引用了遠古時期六位君主遷居擇地,立廓建城,從而成為一代帝王、開創一個朝代的歷史事實,說明當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強大之時,選擇一個政治中心是十分必要的。
越王聽了說:『為了避免吳王夫差的懷疑,我們還是定都會稽比較妥當』
范蠡說:『昔公劉去邰,而德彰於夏;亶父讓地,而名發於岐。
今大王欲國樹都,並敵國之境,不處平易之都,據四達之地,將焉立霸王之業?
』公劉是後稷的玄孫,夏朝時期周族的領袖,亶父,是周太王,商朝時期周族的領袖,周文王的祖父,公劉和亶父都是堪輿大師、相地專家,正是因為公劉和亶父的遷徙選址,造就了周王朝的興盛。
范蠡在這裡也是借歷史案例說服越王勾踐遷都。
因此,越王就把『築城立郭,分設裡閭』的重任委托給了范蠡。
於是,范蠡『乃觀天文,擬法於紫宮《紫微星所在的星系》』,築作小城,並把外城墻的西北角空缺,表示對吳國俯首稱臣。
因為西北是《易經》乾卦,是天門,象征帝王,西北缺角代表國家缺少帝王,隻有臣民,以此示好吳王夫差,讓其放松對越國的警惕。
同時,范蠡在內城卻佈了一個吞並吳國的局,『而吳不知也』。
由此可見,勾踐和范蠡興建新城的目的就是通過風水佈局,謀劃復國滅吳的大陰謀。
《吳越春秋》記載:越國新城建設好後,突然有一座『怪山』,一夜之間就從瑯琊東武海中崛起!范蠡說:『臣之築城也,其應天矣,昆侖之象存焉』范蠡認為這是天意,並繼續解釋『臣乃承天門制城,合氣於後土,嶽象已設,昆侖故出。
越之霸也』這是越王稱霸的征兆。
因此,越王勾踐更加堅信,天命難違,霸業可成,很有可能這個傳說讓勾踐堅定了遷都瑯玡的信心。
最終,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47歲的越王勾踐滅掉了吳國,遷都瑯琊。
選擇瑯玡臺作為政治中心,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歷史依據。
周代初期,薑太公封齊國作八神,其中四時的主祠就設在黃海之濱的瑯琊臺。
雖然瑯琊臺海拔隻有183.4米高,但瑯琊臺所在的瑯琊港,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五大港口之一,《其他四處:碣石《秦皇島》、轉附《煙臺》、會稽《紹興》、句章《寧波》》,並以瑯琊港的名聲最為顯赫。
秦始皇一生五次巡遊全國,三次登臨瑯琊臺,這裡還是徐福渡海東去的出發點。
後來酈道元在《水經註》中描繪當時瑯琊臺『孤立特顯,出於眾山上,下周二十餘裡,傍濱巨海』。
越王勾踐獲得吳國地盤的同時也受到了楚國的威脅,所以勾踐明智地出讓這片土地,分給了宋國、魯國和楚國,並換取了春秋盟主的地位。
他讓宋國和魯國牽制了強楚,於公元前468年,勾踐遷都瑯琊。
越王勾踐遷都瑯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招賢納士,吸引齊魯大地的賢人、英才。
《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地傳》說『居無幾,躬求賢聖,孔子從弟子七十人,奉先王雅琴 ,治禮往奏……』越王勾踐禮賢下士,遍發天下英雄帖,以至於孔子都帶著70名弟子跑到青島拜訪演奏。
一位是雄霸天下的帝王、一位是聞名天下的聖人,二者風雲際會將是怎樣的壯觀場面,還是留給讀者們去想象吧。
我們先明確這樣一個問題,勾踐遷都的瑯琊是否就是青島的膠南地區呢?
春秋戰國時期的瑯琊在今天的徐州、新沂以北的地區,主要地盤就是今天的青島、日照、臨沂、連雲港以及濰坊的部分地區等。
吳王夫差與齊國交戰的艾陵就在今天的泰安附近,而山東省一直就是齊國為大,所以,就算越國雄踞霸主,也斷然不敢不把老牌強國放在眼中,魯國國君曾想借勾踐的勢力滅掉三桓,但勾踐也沒有輕易答應,從青島的劃分來看,即墨也是齊國的地盤,從即墨到膠南非常近,勾踐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也不可能把國都放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這太冒險了!
因此,勾踐遷都的瑯琊,應該是在今天沭水流域,確切地說就在連雲港。
至於勾踐之子鹿郢降生在青島的說法,更多的是以訛傳訛、偽造歷史。
就算是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吧。
《作者:蘇現彬,青島市當代文學創作研究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