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周滅亡,周幽王之死,《史記》和《東周列國志》兩個版本一樣。
都是因周幽王廢王後申後和太子宜臼,引起申後的娘家申國不滿,申侯借犬戎之兵,討伐幽王。
幽王急忙派人舉烽火鳴鼓,求救諸侯,但諸侯又以為幽王在戲弄他們,結果無片甲隻兵來救。
於是犬戎破周於鎬京,殺害幽王於驪山下,擄走了褒姒,諸侯這才發現狼真的來了,申侯等諸侯共立原太子宜臼,是為平王,後來因為鎬京被毀嚴重,移都洛陽,此為東周。
聽上去多典型的昏君荒淫無道的故事,不理朝政,美色誤國,同夏桀、商紂王一樣,同樣的情節,同樣的故事,在不同的帝王身上上演,給以後的皇帝樹立了一個多麼壞的典型,給大臣勸諫樹立了多麼好的例子。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會是這麼巧合嗎?
可惜歷史的真相就這樣永遠被埋藏起來。
《史記》就是這樣說的,其它正史也是這樣說的,兩千年來我們一直相信著謊言,盡管周幽王昏庸無能,盡管他丟掉了江山,但他在這件事上確實背了黑鍋。
當然黑鍋不是無緣無故背的,司馬遷這樣寫,采用了春秋筆法,對,這個春秋筆法指在宣傳材料的選擇上注意褒貶。
孔子修《春秋》所采用的方法是『筆』和『削』。
『筆』是在原來《春秋》的記錄上加添,『削』是對原來的《春秋》的記錄刪減。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也就是說,在編書時,涉及到尊者,隱也。
《春秋》中大量采用了這種筆法,不該記的不記,不該看的不看,該加的加,該減的減,其實說句老實話,就是編書的不誠實,換種說法,歷史在這裡真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了。
司馬遷這樣寫,主要是掩蓋一個事實,掩蓋周平王即位不正統的事實。
烽火戲諸侯有幾大疑點。
一是當時西周是以鎬京為中心,周邊5百裡稱作千裡王畿,存在有數百個直接受西周王朝廷管轄的國家或族群,人口密集,城堡林立,道路四通八達,邊境國家一旦發現軍情,需要報告朝廷,或者朝廷命令傳達給各個國家,都是有專門使者駕馭馬車,在大道上奔馳前往,快捷便利,不可能犬戎打到首都,還不知曉,即使當時周朝衰落,犬戎為患,邊境還有其它小國家,邊境諸侯早報過來了。
二是在古代的條件下,諸侯距離鎬京路途遙遠,而且是有遠有近,不可能見烽火後同時到達,當時各諸侯還隻是車戰,沒有騎兵,速度更慢,等見烽火再派兵,來得及嗎?
古代調動軍隊這麼快嗎?
依現在的技術還得幾天,何況是交通不便的古代,即使能到達,也是首都周邊的諸侯才能派出部隊,何況當時犬戎也沒有象樣的騎兵,也沒有攻堅城的能力,騎兵直至戰國後期才真正建立起來,要不犬戎早稱王稱霸了。
三是古代行軍打仗都有哨騎,前方探路的偵察兵如果發現沒有敵人,自然會報告後方的大軍,大隊人馬也不會在沒有敵人的情況下,慌慌張張的狼狽不堪。
諸侯們知道沒有敵人來犯,自會帶兵撤離,這有什麼可笑呢?
如果褒姒的笑點這麼低,還用周幽王這樣大費周折嗎?
隨便找人耍個醜不就行了嗎?
四是舉烽傳警是秦漢時期防備匈奴設置的,西周時期還沒有完備的烽火傳警制。
何況烽火臺到底什麼時候在軍事上發揮多大作用,還有爭論。
五是歷史記載驪山一戰是周幽王主動發兵討伐申侯,最後兵敗被殺,並非犬戎主動攻打鎬京所致,《竹書紀年》和戰國竹簡《系書》中都有記載,並且成書年代均早於史記。
六是申侯作為勾結外族的罪人,怎麼還擁立太子即位,其它諸侯還聽命於申侯,立太子宜臼為天子,太子認賊作父嗎?
其它諸侯不應該討伐申侯嗎?
種種都說明一個問題,司馬遷為了體現周平王即位正統,刻意隱瞞了真相,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隻能從歷史的故紙堆中猜想,從典籍中找出珠絲馬跡。
我一直不相信歷史會象教科書一樣,故事都是黑白分明,都是懲惡揚善,都是那麼有教育意義,有時它會是血淋淋的,有時它會是醜陋的,有時它會是骯臟的,很多時候它並不好看,特別是春秋戰國時的歷史,編寫者已把它變得面目全非,把它粉飾得很完美,可惜無論再怎麼編寫,也會露出馬腳
西周亡於嫡庶之爭,周平王弒父殺弟,當時出現兩王並存的局面,並且一直持續了二十年。
這才應該是歷史的真相,這不是杜撰,《竹書紀年》和清華保存的戰國竹簡《系年》上是如此記載的。
褒姒、烽火、擊鼓,這些不過都是粉飾周王室、各個諸侯國相敬相愛的托詞而已,周幽王死於其兒子周平王之手,周王朝同時出現了兩王並立《周平王、周攜王》,並一直持續二十餘年,致使西周朝野動蕩,周天子自此號令不從,春秋五霸登上歷史舞臺,諸侯國權力日大,春秋正式拉開帷幕。
周幽王廢掉申後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
這直接觸犯了申侯等諸侯的根本利益,造成了權利分配不公,導致了周王室內部的大分裂。
廢太子宜臼(即周平王)勾結舅舅家申侯及申國的盟友繒國、犬戎,同時很可能在京畿內部各諸侯國的幫助或觀望下,殺死父親周幽王和太子伯服,並被立為周(平)王。
而其他不服的,利益受到損害的,以虢公為首的諸侯國另立幽王的弟弟餘臣為王(周攜王)。
幽王不是在鎬京遭受犬戎軍隊圍攻,以致城破被殺,而是親率軍隊討伐申國時,行進驪山山麓時,遭到先前埋伏的犬戎、鄫國、申國軍隊之突然攻擊,幽王軍隊是因為山嶺高崗,前後皆被截斷,救援不了幽王所在中心地方,導致幽王和太子伯服被殺,根本不存在通過『烽火』求救兵事情,以及所謂 『烽火』戲虐諸侯,諸侯們因為怨恨而不來救援這樣的事件。
戰鬥結束後,犬戎國等軍隊已然達到目的,應該會快速撤離。
他們沒必要再去攻擊鎬京城,申侯等諸侯也不會讓犬戎去攻打鎬京,憑借鎬京城的防守能力,加之王畿各國軍隊會很快趕到,犬戎國軍隊不可能攻破、焚毀、擄掠鎬京城,但犬戎是不會白白出兵的,可能是縱容,可能是贈送,反正鎬京是被擄掠一空,犬戎滿載而歸地回去了,至於鎬京毀到什麼程度,百姓損失了什麼,隻有天知道了。
為什麼申侯要勾結外敵,而不是同中原各諸侯聯合造反,要知道,在春秋還講究大義的時代,中原正統、尊王攘夷深入人心,萬不得已,誰也不敢借助外敵造反,隻說明,申國當時得不到中原各諸侯的支持,隻有借助外部力量。
這樣,周幽王被兒子周平王勾結外敵殺掉,西周滅亡,周朝出現了罕見了兩王並立的局面,真實的歷史被掩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