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患』——扁鵲
扁鵲,春秋戰國時期渤海莫人,原名姓姬,因為醫術高明,救死扶傷,在趙國為婦科,在秦為兒科,在周為五官科,精通望、聞、問、切,醫術天下聞名,被人們尊稱為『神醫』,成為了中醫學的開山鼻祖。
相傳中醫典籍中的《難經》就是他創作的,他對醫學領域有著巨大的貢獻,隻可惜他的另外兩本著作《內經》和《外經》皆已失傳,是醫學史上的一大遺憾。
更令人遺憾的事,遊歷各國,救死扶傷的他,來到秦國卻遭遇了不測,當年秦武王舉鼎,不慎傷到了腰部,吃了太醫李醯開的藥,不僅沒有好,反而病情更加嚴重,當時有人打探到扁鵲已經遊歷到了秦國,於是找他進來給秦武王看病。
是扁鵲推拿了一會,開了一副藥喝下之後,病就好了,秦武王想封扁鵲為太醫,遭到李醯嫉妒,怕扁鵲搶了自己的豐體,於是三番五次派此刻暗殺扁鵲,最終死於奸人之手。
故人已去,他所做過的事情卻永遠銘記於心,被人們尊為『醫祖』。
時至今日,扁鵲仍然在祠堂,世代受香火供奉,是人們心中敬仰的大人物,司馬遷的不朽之作《史記》,以及一項先秦古籍中都可以到到扁鵲真實又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可教科書卻將扁鵲給刪除了。
關於刪除扁鵲的故事引起了很大的輿論,這樣一位醫術高超,懸壺濟世之人,為什麼要刪除?
學者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只要看一下他的年齡就知道的。
相傳,扁鵲擁有一雙『透視眼』,能看到病人的病是在什麼位置,在古代,人們知識匱乏,相信這個是有可能的,但用科學的眼光看,這一點是不可能的,充其量可以理解為:扁鵲醫術很好,能一樣看出病症所在。
因為這個,戰國時期的韓非寫了一篇《扁鵲見蔡桓公》,當年蔡桓公忌諱醫者,認為醫生喜歡把沒病的人說成有病,來彰顯自己的本事,幾次三番勸蔡桓公趕緊診治,可蔡桓公不聽,最後一個小小的肌膚病,變成了病入膏肓的骨髓病,最後不治身亡。
重點是,這個故事發生在公元前695年。
再來看,《史記》中記載,扁鵲還有給趙簡子治過病,趙簡子是春秋時期晉國世家門閥趙家的大宗宗族,是晉國大夫,公元前516年曾經率兵打仗,協助周天子平定天下,於476年病故。
關於《戰國策》中記載,扁鵲最後一個見到的病人就是秦武王,當年給秦武王治病的時候,不幸被太醫李醯刺殺而死,這是一個關於扁鵲去世的故事,發生時間大概是公元前309年。
結合這三個故事可以發現,扁鵲至少活了300多歲,但大家都知道,人的壽命受到基因的限制,最多也隻能活100多歲,再怎麼長壽也不可能活到300多歲,如果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話,那麼隻扁鵲究竟是什麼生物?
還是他會穿越?
再來看一下歷史記載中對於扁鵲醫術的記載,《列子》中曾經記載,扁鵲曾經給魯國的公扈和趙國的齊嬰施展過『換心手術』,且不說那個時候就掌握了這種高端科技,在這個故事中還有一大漏洞。
給他們『換心』後,還有了一出『夫不識妻』的故事,如今的心臟移植手術成功後就不會發生這種狀況,而且真正記憶、控制人思維的是大腦,並非心臟,由此可見,這則故事應該屬於當時的人根據自己的思維杜撰而來的。
再返回《扁鵲見蔡桓公》這個故事,經過考證認為:『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叫做蔡桓公的人』這篇文章出自戰國時期的思想家韓非。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最輝煌燦爛,群星閃耀的時代,諸子百家相互爭鳴,彼此詰難,用思想武裝自己,各個學派爭奇鬥艷。
這個時候,他們甚至會編撰一些故事來宣揚自己的學術,鞭策統治者,警醒世人,而《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意在警告統治者應該勇敢的面對災難,及時采取救治措施,不然就會像蔡桓公一樣病入膏肓。
這則故事在鞭策了蔡桓公的同時,也體現了一位醫者的仁慈。
歷史的真相往往撲朔迷離,扁鵲是中華的『醫祖』沒錯,可是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可能是後人都杜撰的,學生還小,或許會無法分辨真相,將這當成真正的歷史,這樣的話,就屬於『誤人子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