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戰國時代有哪四大名將?
為何名將輩出?
這些名將憑啥名垂青史,白起全勝,李牧滅匈奴,廉頗對戰秦國三年寸土未失,秦國統一最大功臣是王翦,戰國時代,名將輩出是諸侯國為自保,探索富國強兵之路,需要大量人才,亂世出英雄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戰國時代是一個戰爭頻發的時代,在那樣年代裡參與權力爭鬥的國家有很多,國家與國家之間為了保證自己的發展,為了確定自己的勢力范圍,同時也為了那個一統天下的野心和理想,經常發生鬥爭,導致戰國時期大小的戰爭不計其數。
在戰爭當中,將軍的位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人們常常說:『千軍易得,良將難求』,沒有一個好的將領,沒有一個好的統帥,一個軍隊很難發揮它原有的作用,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是戰國時代每一個國家的共識。
魏武卒在白起帶領下百戰百勝
就像是魏國初期的魏武卒那樣,魏武卒是一種名震天下的軍隊,可是這樣的一隻部隊沒有良將的帶領也不能發揮它的重要作用,在魏國前期,魏武卒由吳起帶領的時候可以說是百戰百勝,攻無不克。
在那個歷史時間段,吳起帶領著魏武卒征戰天下,為魏國開疆拓土,給魏國帶去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利益,可是當吳起被魏武侯趕出魏國之後,魏武卒就漸漸的衰弱了下去,在後世的戰爭當中也極少在獲得像是吳起時代那樣的戰績了。
戰國時期,名將對諸侯國至關重要
再比如發生在戰國中後期的幾次合縱戰爭那樣,在那些戰爭當中,山東六國組成的聯軍在數量上要超過秦國很多,這其中有很多戰爭卻都是以山東六國的失敗而告終的,由此也說明數量隻是戰爭的一個方面,良好的統帥也能夠在戰爭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而如果說起戰國時代比較有名的將軍的話,就不得不提戰國四大名將了,那是戰國時代人們公認的四位傑出的將領。
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但是他們同樣都擁有著輝煌的戰績,同樣都能夠名垂青史,在後世的很多年裡他們都得到了人們的憧憬和仰慕,而在戰國時代那樣的冷兵器時代,他們也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跡,甚至在他們當中有的人還開創了一些比較先進的戰鬥形式,開創了一種戰鬥模式,為中國軍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他們留下的兵書也成了中華民族的財富,那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戰國四大名將各自都有著怎樣的戰績?
殺神白起,一生未嘗敗績
說起戰國四大名將,我們首先要說的自然是位居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白起這個人在後世,人們對他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但是無論人們對於白起怎樣評價,都沒有任何一個人否定他的軍事才能。
除去戰國四大名將之首這個稱號之外,白起還有一個具有很大貶義色彩的稱號叫做『殺神』。
那是因為白起在長平之戰當中坑殺了趙國降卒四十萬,犯下了很大的殺孽,因此才會被人們稱之為『殺神』,但是今天我們不去分析白起這種行為在道德上面的對錯,這種行為雖然不被大多數人所認可,可是它卻實實在在地給秦國帶去了很多實際利益。
因為在戰國中後期的時候,秦國的軍事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了,在這樣的一個歷史時間段內秦國幾乎就是隻剩下了一個對手,那就是因為進行了軍事變法而迅速崛起的趙國,可是當經過長平之戰以及長平之戰後續的邯鄲之戰之後,秦國人民驚奇的發現那個曾經能夠與秦國相提並論的趙國轟然倒塌了,秦國的東進道路變得前所未有的通暢。
所以說白起在長平之戰當中所給秦國帶來的實際利益,是任何一個後世人都不能夠忽略的。
當然,僅憑借著長平之戰的勝利,白起還不能夠位居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他之所以能夠獲得這樣的稱號,不光是在長平之戰當中帶領著秦國的軍隊走向了勝利,在他一生當中所經歷的各種大小戰爭當中,他都從來沒有經歷過失敗。
可以說,在戰國時代我們隻能夠找到兩個人一生從來沒有經歷過失敗,一個是戰國後期的王翦,一個是戰國中期的白起。
這兩個人都是一生未嘗敗績的名將。
除長平戰爭外,白起在伊闕之戰中又殲滅韓趙魏聯軍二十四萬
除去長平之戰之外,白起還打贏了一場比較重要的戰爭,那就是伊闕之戰。
伊闕之戰當中,白起共殲滅韓趙魏三家聯軍二十四萬,並且在這場戰爭當中,他開創了殲滅戰,也就是等量圍困、一戰聚殲。
其實在冷兵器時代的戰鬥當中,很少有軍隊在戰鬥的時候不給對方留出任何後路,因為如果切斷了所有後路,那麼對方很有可能背水一戰,很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在沒有絕對的把握全殲敵軍的時候,都不會切斷敵方所有的後路。
可是白起卻在伊闕之戰當中采用了殲滅戰的打法,切斷敵方的所有後路,不打則已,一打便是全殲敵人。
而除去日常戰爭之外,白起還獲得了很多的勝利,我們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但我們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白起的存在不僅僅推動了秦國歷史的發展對於戰國時代歷史的發展也是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的,也正因如此再加上他一生未嘗敗績的經歷,才讓白起能夠為據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李牧兩敗秦軍,抗擊匈奴對中原政權有功
第二個是李牧。
李牧是嬴姓李氏,是戰國時代出自趙國的一位名將,在戰國中後期的時候,山東六國流傳著一種說法叫做『李牧死,趙國亡』,由此可以看到李牧對趙國的支撐作用有多麼強大。
李牧也是戰國後期為數不多的帶領軍隊打贏秦國的將領,也正是李牧抗擊匈奴的經歷,讓他的軍事才能真正的被人們發現;同時,李牧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擅長打伏擊戰的將軍,在對抗匈奴的戰爭當中,他能夠在平野草原上面藏下數十萬的軍隊,並且通過這樣的伏擊之戰一舉長驅匈奴,為中原地區的安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因為他驅趕了匈奴的軍隊,中原地區的爭霸才沒有了後顧之憂。
李牧抗擊匈奴的事件不僅對趙國有貢獻,對整個中原地區的各個國家都是有好處的。
第二個階段是帶領趙國軍隊抗擊秦國的階段,李牧曾經兩敗秦軍,在山東六國之中有著很高的威望,並且在宜安之戰當中重創秦軍,讓秦國蒙受了巨大的失敗。
為了封賞李牧同時也為了肯定他的軍事才能,趙王封李牧為武安君,正是秦國名將白起曾經得到的稱號,由此可見,李牧這個人的軍事才能有多麼的強大了。
不過可惜的是,在公元229年,趙王受到了秦國的蒙蔽,收了李牧手中的兵權,一代名將李牧就此遠走匈奴,從此不知所蹤。
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去了哪裡,也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的結局如何?
一代名將就這樣淡出了歷史,從此歸於沉寂。
其實李牧不僅是一個在軍事方面有著很高才能的人,他在對抗匈奴的時候曾經勸誡趙王將當地的農業收入並入軍隊,並且改革邊地的土地制度,由此穩定了軍隊的後援力量,同時也改善了邊地的經濟發展狀況,為趙國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李牧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再加上他的成功和勝利,他躋身戰國四大名將也是沒有任何異議的。
廉頗與秦軍對抗三年寸土未失
第三個是廉頗。
廉頗也是贏姓,也是戰國末期趙國名將,公元前283年,廉頗率兵討伐齊國,攻取陽晉,威震諸侯,這成了廉頗成名的開始。
在長平之戰爆發之後,廉頗擔任趙國軍隊的統帥,在趙國邊境建起防禦壁壘,與秦國對抗三年之久寸土未失。
可惜的是,後來趙王聽信了秦國的流言將廉頗換成了李牧,從而導致趙國在長平之戰當中大敗,如果廉頗一直都是趙國的主將的話,或許趙國並不會像真實的歷史那樣蒙受巨大的損失。
後來燕國想趁趙國在長平之戰當中蒙受失敗的空隙攻打趙國,廉頗又擔任趙國守將出擊,大敗燕軍並迫使燕國向趙國割地求和。
除此之外,在我們所熟知的完璧歸趙的事件當中,廉頗雖然出場的次數不多,也並不是那個故事的主角,但是廉頗卻是藺相如的堅實後盾,就是有廉頗以及他身後趙國軍隊的保障,藺相如才能夠有那種種作為,如果沒有廉頗帶領趙國軍隊作為支撐的話,藺相如很難說能夠完美的解決和氏璧的事件,而後來廉頗雖然對藺相如的種種作為有不滿,但在了解了真實的情況之後,他又做出了負荊請罪的舉動,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識時務也是非常心胸寬廣的人。
所以,廉頗也是有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資格的。
王翦是秦國統一天下最大功臣
最後一個我們要說到的是王翦,我們雖然最後一個才提到這個人,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是這四個人當中最差的,相反,在戰國四大名將當中,他為自己的國家帶去的實際利益是最大的。
在秦王嬴政發動的滅國之戰當中,王翦帶兵消滅了燕國,趙國和楚國,與他的兒子王賁一起,都是秦國一統天下的最大功臣,王翦這個人與我們上述所說到的白起一樣,都是秦國的將領,但是他們打仗的風格卻是完全不同的。
王翦與白起領軍打仗風格不同
白起打仗非常的狠厲,而且獨具一格,可是王翦領兵作戰沒有任何的新意,但這並不意味著王翦是一個沒有能力的將軍,反而意味著王翦的統兵作戰都非常的穩重。
上面我們已經講到過王翦和白起一樣都是一生未嘗敗績的名將,而相比白起更加高明的地方在於,白起最終因為功高震主而被逼自殺,那個時候昭襄王執意要發動邯鄲之戰,白起苦諫無果便拒絕出任秦國將領,在邯鄲之戰失敗之後白起被逼自盡,一個一生未嘗敗績的名將死在了一個沒有參與過的戰爭當中,這樣的結局可謂是非常的悲涼。
可是王翦沒有,王翦最終獲得了一個非常圓滿的結局,而且它的後代也風生水起,在他活著的時候,他是秦國獨一無二的將軍,他是秦王嬴政最大的倚仗,在秦國發動滅國之戰之後也是立下了汗馬功,為秦國一統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其實在王翦出任秦國上將軍的時候,他的眼界已經與白起等人不一樣了,在白起所處的那個時間段,他的主要目的是為秦國開疆拓土,為秦國謀取實際利益,所以在白起攻城略地的時候並不註重對地方土地的保護,畢竟他發動戰爭的目的,除了為秦國謀取利益之外,還是最大限度上打壓敵方的實力。
可是到了王翦的時候,他已經有一種將天下土地都看作秦國土地的一種意識了,所以王翦帶兵作戰的時候,軍隊的破壞力很大地降低了,他將各個國家的每一寸土地都好好地保護了起來,為後來秦國戰後的恢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王翦雖然在戰爭當中很少有出彩的地方,可是他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名將。
綜述
筆者認為
,其實戰國時代除去他們四個人之外,還有很多在歷史的發展當中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的人,比如說秦昭襄王時期的名將司馬錯,比如說秦王嬴政時期的李信、章邯、馮去疾和楊端和等等,他們都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當中的名將,也都在冷兵器時代建立了不少的功勛,隻不過或許相比上述這四個人來講他們的功勛少了一些。
但我們並不能因此而就否定他們的功績,反而要在絕大多數人的眼光都投向戰國四大名將的時候多給予他們一些關注,或許我們就會在他們身上發現許多的我們未曾想到的東西。
無論如何,過往的歷史已經成為了雲煙,那些王侯將相,那些名將名相也都成為了歷史的黃沙,可是,即便如此,他們能夠帶給我們後來人的也數不勝數。
縱觀歷史,春秋戰國時期,不僅出現殿堂級大思想家,縱橫家,陰陽家,外交家等等,每個領域出現的大家都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都是鼻祖式的人物。
筆者認為,
春秋戰國時代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大家,這與當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狀態有關,也可以說是亂世出英雄。
各諸侯國為了讓自己生存下來,必須奮發圖強,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大家都在摸索富國強兵之路,在治國理政上,各國都在摸索符合自己諸侯國的道路,無論是實行仁政的仁道,加強君王權力的王道,還是強軍的霸道,無論是韓國的術治,秦國的法治都有各自的舞臺。
這個時期,有齊桓公的尊王襄夷,晉文公的踐土會盟,秦穆公的開邊拓土,楚莊王的問鼎中原,總之,各諸侯國不斷摸索和借鑒,需要強國方法,富國之路。
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儒家思想的仁義、德治,法家的依法治國,墨家的非攻和兼愛思想,使得這個時代需要大量的人才,湧現出大量的人才,當然,由於戰爭的頻發,湧現出諸多的名將也就不足為奇。
參考文獻:《後漢書》、《左傳》、《戰國策》、《資治通鑒》、《史記》、《過秦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