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強盛的大秦,在幾百年前還隻是一個國弱民寡的邊蠻小國,看著富庶的東方隻能望洋興嘆。
不止如此,秦國還得和周邊的少數民族爭奪生存空間,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
到了秦穆公時期,一張用五張羊皮換回來的人,改變了這個尷尬的局面,也讓秦國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
十分可悲的是,秦國東方就是國力強大的晉國,終秦穆公一生都被牢牢鎖在西方無法東出。
秦國雖然經過變法一度強盛,但由於地處偏遠,國力不強,自百裡奚死亡之後,秦國人才後繼乏力,最終不得不在時間中慢慢沉淪下去。
時間來到秦孝公時期,彼時已經是戰國時期,強大的晉國已經不在,但是分裂出的魏國經過變法之後,訓練出了當時世界上第一支職業化軍隊,剛好堵在秦國東進的必經之路上。
雙方註定不死不休。
商鞅入秦
秦獻公即位之後面臨的是各個國家企圖瓜分秦國的危機,國家形勢危如累卵,在這種時候,秦公向天下發出求賢令,天下學士匯聚秦國,其中就有當時還在魏國公叔痤手下的中庶子商鞅。
商鞅來秦之後,沒有像其他學子草草交出答卷,而是走訪了秦國的每一寸山河,每一寸土地,深度了解了秦國基層百姓,看到了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幾個月之後,他衣衫襤褸,都回到了秦國首都,隨後為秦獻公交出了自己的強國之策。
不同於其他人的華而不實,商鞅所著之論,才是真真正正的王天下之法。
秦獻公大為觸動,由此任命商鞅為變法總指揮。
在秦獻公的大力支持之下,秦國開始了一場從上而下的深徹變法。
商鞅城門立木之後爭取民心,樹立威信,很快商鞅的政策就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這場由上到下的深徹變法讓秦國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著,對外秦國卻猶如偃旗息鼓一般,對外毫不聲張,除了一些有心之人看出秦國的端倪之外,大多數國家還處在自己的幻想中不能自拔。
說起來秦國也十分幸運,同一時間韓國正在進行申不害變法,由於韓國國小民弱,急於證明自己的強大,於是韓國變法之初就向各國告知,甚至軍隊的訓練直接擺在首都城外,生怕別人不知道。
這就是弱者弱久了,稍微強大,就會彰顯出無比的自信,但實際上都是空中樓閣。
但正因如此,天下目光都在韓國身上,反而忽略了秦國這隻沉睡的老虎。
韓國變法之後有了八萬新軍,首先便拿小國開刀,魏國見到韓國已經壯大,知道摘取果實的時機已到,於是派兵進攻韓國,由此就有了桂陵之戰,幾年後,魏國進攻趙國又有了馬陵之戰。
兩場戰役之後,魏國名震天下的魏武卒徹底死傷殆盡,而此時秦國變法大成,無敵於天下的秦銳士已經誕生,正是攻打魏國的最好時機。
河西之戰,秦國屠了魏國八萬守軍,魏國一蹶不振,淪落為了朝秦暮楚的二流國家。
張儀入秦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不弱齊楚,成為了當時雄踞天下的存在,秦獻公去世之後,秦惠文王即位。
剛一開始便車裂了商鞅以平息各方之間的矛盾,隨後,他深入蟄居三年,三年之後,王者回歸,開始大力整頓朝堂。
這時候,張儀也剛好從鬼谷子畢業,前來秦國謀得一官半職,他是古代歷史上少有的縱橫家,合縱連橫也是由他首先提出的,並且由犀首公孫衍與張儀分別完成。
張儀提出連強齊以自保,攻打三晉以強身,同一時間,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國力也是大大增強,普天之下可以用來攻打的地盤,隻剩下處於四戰之地的韓國與魏國。
公孫衍回到魏國之後,對國家局勢感到絕望,於是聯合五國以攻秦,然而卻在作戰中被秦國主力擊潰,就連合縱的關系也被張儀找到了燕國作為突破口。
正所謂合縱知易行難,連橫樹敵於天下。
張儀很快瓦解了各國合縱的態勢,各國徒耗國力,秦國卻抓住良機快速發展。
范睢入秦
范睢本來是魏國中大夫的門客,後因受到迫害逃到秦國。
他見到秦昭王之後,很快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攻打三晉,結交齊楚,與張儀的合縱連橫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范睢的幫助之下,秦王加強了中央集權,並且去除了四大貴族,使得秦國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范睢深知糧錢對於國家的意義,於是他積極修棧道,使得天府之國巴蜀與三秦之地連成了一片,由此,秦國幾乎取得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糧錢,這也為『天下皆畏秦』打下了基礎。
後來秦趙之間因為韓國的上黨郡,爆發了戰國以來規模最大的長平之戰,兩國交戰,雙方對峙三年。
這期間拼的就是國力消耗,後勤實力稍弱的趙國很快支持不住,無奈之下趙王不得不撤下廉頗換上了主張進攻的趙括,而秦國則是秘密換上了人屠武安君白起。
白起開創性地實施了等量圍殲戰術,這可是兵書上從未有過,也是兵行險招。
這場戰爭中,雙方不計人力物力在戰場上投入,秦國更是把全國15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征召,每湊夠5000人就送到長平戰場,同時,甚至是不計成本的從巴蜀之地運糧。
趙軍被圍困失去了後勤,儲存糧草的大梁山也被拿下,趙軍堅持了45日,最終糧食徹底斷絕,至此45萬趙軍剩下的20萬人向秦國投降。
趙國為戰國後期唯一可以抵擋秦國進攻的國家,經此一戰徹底斷送爭霸天下的可能。
商鞅,張儀,范睢,三人全部出自魏國,每一個人都是能夠扭轉乾坤之輩,但是卻不得魏國的重用,反而到了秦國開始發光發熱,一步步推動了秦國王天下的事業。
由此魏國也被後人戲稱為秦國的人才輸送基地。
三人接力在秦國朝堂效力,最終把秦王抬到了天子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