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各路諸侯紛紛登場亮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等先後稱霸,一場場戰爭打來打去,目的是為了削弱競爭對手,掌控話語權,還沒有吞並對方的意圖。
到了晉分三國以後,戰國時代來臨,大家嘗到了兼並國土的甜頭,戰爭的性質發生了轉變,以前的戰爭是為了讓你服氣,讓你聽話,現在的戰爭目的隻有一個,就是直接讓你改姓歸我管。
於是為了取得戰略上的優勢地位,各國紛紛掀起了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
在變法的洪流中,商鞅脫穎而出。
商鞅是衛國人,公孫氏之後,所以又叫公孫鞅或衛鞅。
他的強國之術和志在強國的秦孝公嬴渠梁不謀而合,得到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
秦孝公為推行變法,堵住秦國守舊貴族勢力的嘴,在朝中舉行辯論會,最終以主張守舊傳統的甘龍和杜摯反方大敗而告終。
商鞅以強國利民為目的的改革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首先是遷都。
國都從櫟陽遷到嶄新的咸陽,守舊勢力大多數留在了舊地,為變法掃清了障礙,新都城、新改革、新氣象,秦國的春天來了。
其次是改變行政建制。
縣級長官由國君親自任免,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鋒芒畢露,全國41個縣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再次是開源節流。
瓦解大家庭,建立小家庭,父子、兄弟按照新法必須分戶,稅收資源成倍增加,國家收入相應暴增。
開阡陌廢井田,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同時大大削弱了舊貴族勢力。
第四是統一度量衡。
制作標準器,定期檢核,這個發明是在高明,無論貴族平民,必須按照標準器行事,省去了多少貓膩和變相欺壓,又是一件百姓稱快、貴族咧嘴的大好事。
商鞅變法十年後,秦國百姓生活提高了幾個檔次,道不拾遺,山無盜賊,私鬥絕跡,公戰爭先,國家迅速走向富強。
就連貴族公子虔犯法也被割了鼻子,從此秦國成了全面實行封建法制的強國,無敵於天下。
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即位,商鞅失去了最大的靠山,秦國守舊勢力卷土重來,非要置商鞅於死地。
秦惠文王權衡利弊,以處死商鞅保全變法成果。
一代雄才商鞅被車裂而死,但他的法制卻完好無損的被秦國世世代代繼承,終於成為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利器。
商鞅變法像手術刀般精準,秦國從此一騎絕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