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小國林立,各國之間混戰,自古亂世出人才,這種諸侯割據混戰的時代,最容易出的就是將才和兵法大家。
白起一個人,當得上將才和兵法大家。
他一生未嘗敗績,到他人生的後二十年,列國聽到白起的名字,紛紛稱病不敢出戰。
這不是怕輸,這是保命。
別的將軍都被稱為戰神,名將,然而白起在這些稱呼之外,多了一個名號:殺神。
這是因為凡是白起參與的戰爭,他打的都是殲滅戰。
別人打下一座城池,土地和人口都是戰功,都是資源,戰俘充當奴隸可以為自己國家做點貢獻。
然而在白起這裡,打下一座城池,他就要把城裡青壯男子全殺了,因為這些男子有可能回到這個國家繼續為國家出力,在白起這裡,就是要打的這個小國再無人能出戰。
所以對於其他小國的將領來說,打白起又打不過,打得不好,大王震怒,自己免不了一死。
打得好了也打不過白起,反而讓白起看出來自己可能是個潛在威脅,讓白起把自己給解決了。
白起這個人,一心就是為了秦國怎麼樣能橫掃天下,才不管什麼愛才不愛才。
因此,跟白起打仗,不管有多少個理由,除非你根本不打直接逃得白起都找不到你,不然早晚都被白起殺了。
白起創下了什麼樣的戰績
據統計,戰國時期大概戰死了200多萬將士,死在白起手上的有一半。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李牧、王翦,其中也隻有李牧能勉強和白起相提並論,因為李牧出征,也從無敗績,但是李牧的殺傷數字完全不能和白起相比。
殺神白起這個名號,在當時就是聽了就讓人聞風喪膽的存在。
據不完全統計,從伊闕之戰開始,白起為主帥,斬首敵軍二十四萬人;鄢郢之戰,淹殺楚國百姓三十餘萬;華陽之戰,斬首魏趙聯軍十五萬;陘城之戰,斬首韓軍五萬;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五萬。
關於白起,幼年時候還曾有預言。
傳言魏國善於觀星面相的石申一天路過一個土坡,上邊有三個孩子在玩,兩男一女。
當時石申就斷言,這兩個男孩是天上文武曲星轉世,是幫助天下霸主奠定基業的人,不過他倆的機遇還全仰賴這個女孩。
不管這個傳說是真是假,這個預言是真的。
兩個男孩分別是白起和魏冉,女孩是魏冉的姐姐魏枝。
後來魏枝入秦王宮,生下了秦昭王。
魏冉這個小舅舅自身又有才能,官拜丞相。
在伊闕之戰中,就推舉了白起做統帥。
從此白起為秦國幾次征戰韓國、楚國、魏國、趙國,最終打的各國再無還手之力,一力攻破七十多城,給秦國開創了一個大好局面。
伊闕之戰之前,白起還沒有這麼聲名鵲起,他也是按部就班的從軍,立著不大不小的軍功。
而到了伊闕之戰來臨的時候,秦國當時傻眼了,來攻打的是韓國魏國兩國聯軍,合軍有三十萬軍隊,領頭的還是合作了七八年的公孫喜和暴鳶,當時這兩位也是天下赫赫有名的大將。
反觀秦國這邊,自從將軍樗裡疾去世後,就再也沒出過什麼能名動天下的大將了。
另一邊一位宿將司馬錯,還帶著秦國的十幾萬軍隊去巴蜀平亂。
這個時候,國內可用的隻有曾經與韓魏兩國打得過仗的魏冉和向壽,但是秦昭王和魏冉自己心裡都清楚得很,若是他們兩個迎戰,能守住已經不錯了,打敗這兩位合作了七八年的大將是不可能的。
更何況這個時候秦國能調動的兵力最多十五萬,而對方是三十萬,差距屬實有點大。
這個時候,魏冉舉薦白起,秦昭王信了一次,之後白起就為了秦昭王,打遍了天下。
這一戰白起靜待時機,天起大霧,他先派人去打魏軍,還命手下一部分人佯裝成韓軍的樣子,去魏軍求救,魏軍這邊擊破之後,如法炮制,攻打韓軍。
韓國將領暴鳶並未輕易中計,他留下十萬大軍固守大本營,五萬大軍直搗白起的大本營,在白起的大本營發現裡邊隻剩下五千人左右,心裡料定白起的人快打完了,又看見有人護著主帥打扮的人向宜陽逃去,因此殺了這五千人,又命十四萬大軍追擊。
結果被白起的人把暴鳶和剩下的一萬人合圍了。
追擊而去是十四萬大軍,在路上不斷遭遇埋伏,也被打得分崩離析。
白起狠就狠在,他真的留下這五千人,讓他們送死。
以這五千人的代價,換取了殲滅韓魏兩軍二十多萬人,韓魏元氣大傷,尤其是他們還損失了自己國家的名將公孫喜和暴鳶。
韓魏兩國的將星遙遙墜落,白起這顆新星正在升起。
前邊也說了,別人打仗,求的是打敗別人就行,但是白起打仗,是要打的這個國家再無人可打,打的是殲滅戰。
所以凡是白起打仗,打完了一定要把那些敗軍殺完,因為白起認為就算他們是敗軍,等回去了整頓一番還是有能力對自己造成一定的傷害。
所以白起的最後一戰長平之戰,坑殺了趙國四十萬降兵。
這是白起的最後一戰,此後白起就稱病不出,但是這一戰因為白起坑殺了這麼多戰俘,後世對白起還是有批評的言論。
四十萬人啊,在諸侯混戰的年代,要用多少年才能生出四十萬人養大,再培養成精銳士兵,這一戰把趙國打的幾乎全剩老弱病殘,趙國人對白起真的是恨得咬牙切齒。
被稱作殺神的白起面對這麼多殺孽會有愧疚之心嗎?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想乘勝追擊,徹底滅了趙國。
但是這個時候秦相應侯范雎收了趙國的好處,對秦昭王說,白起現在已經功高蓋主了,如果白起現在滅了趙國,那天下盡在您手,您應該稱帝,但是以白起的功勞,他應當位列三公,這是比您的身份還高了。
再說白起打了這麼多勝仗,但是秦國的百姓並沒有變多,還越來越少了,因為他殺戰俘,天下人對秦國越來越不滿了,不能再讓白起立這個戰功了。
如果僅僅是這樣,白起不至於日後在秦國面對趙國落敗的時候就是不願意出山。
主要是,范雎還趕走了自己的好朋友魏冉,加上現在這種情形,白起大罵范雎是奸相,一心為秦國的人居然被這麼個人打壓了,白起這麼一個一路順風順水名滿天下的將領自然心有不甘。
秦昭王幾次催促,白起就是不願意出山,而且當時白起還上奏,嚴密的論述了此戰必敗,就算是他白起也打不贏。
但是秦昭王不管,讓他即刻動身去前線。
結果行到杜郵,范雎又跟秦昭王商量著,說白起遲遲不願動身,是對秦昭王有所保留。
秦昭王一想,這麼一個人才,我不能用,我也不讓別人用。
於是派人拿著劍過去讓白起自刎。
白起一開始是不相信的,還說『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
』,但是過了一會兒,又平靜的說:『我固當死。
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
這就是說,白起不認為自己當死,但是想到那四十萬被他坑殺的戰俘,他就覺得自己該去贖罪,所以自刎而死。
歷史上並沒有考證出來這個『詐』是怎麼詐的,但是白起確實為了這次坑殺,心裡充滿內疚。
一代名將白起,一生未嘗敗績,最終卻自刎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