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史為鑒,後人可以知未來興衰,可以獲得更加豐盈的發展源泉
齊桓公晚年昏聵重用三個小人,易牙,開方,豎刁。
易牙為了討好桓公,可以把自己剛出生的兒子做成了好吃的美食,他還會八珍湯等美食,滿足了桓公的嗅覺欲,味欲;開方為了討好桓公,舍棄了在衛國當國君的機會。
平時,他會為了桓公展示書畫,跳跳舞蹈,滿足了桓公的視覺和聽覺的欲望;豎刁為了討好桓公,對自己進行了自我閹割的手術,還經常給桓公按摩,滿足了桓公的觸覺的欲望。
雖然從表面上看,這三個小人真的對桓公很好,但是他們同時把桓公騙得一愣一愣的。
齊桓公心裡也非常認同這三個狠人,後來,在管仲病危之時,他想要讓他們成為大官。
管仲卻說,易牙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愛,怎麼可能會愛自己的國君呢?
開方連自己的爸爸等親人都不愛,怎麼可能會愛國君呢?
豎刁連自己的身體發膚都不愛,怎麼可能會愛國君呢?
管仲死後,鮑叔牙成為了相國。
可是,管仲是賢相,鮑叔牙是剛正不阿的宰相,鮑叔牙的眼睛裡容不下一顆沙子,他非要桓公驅逐這三個小人,桓公無奈隻好答應了他的請求。
可是,桓公都已經舒服慣了,哪裡還離得開這三個小人?
於是,在離開這三個小人一段時間後。
不久,桓公重新召回並重用這三個人,結果導致了齊國大亂。
從每個人的角度出發都是一個不同的故事。
從桓公的角度出發,他得到了權力之後,老了之後,就變得昏聵了,最終被三個小人鎖在宮中病死並餓死。
從管仲的角度出發,他能夠真正地調和好桓公後宮同國家大事之間的矛盾,不愧是賢惠的宰相。
從鮑叔牙的角度出發,他平時為人處事雖然不近人情,簡直把國君當成了機器,可以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但是他提出的策略是最符合制度規范的。
從三個小人的角度出發,他們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最終他們或許也曾一度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可他們最終還是輸家。
二、從歷史故事中得到經驗,才是我們以史為鑒的最終目的
這對現實是非常有啟發意義的。
這對我們的學習和工作如何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借鑒意義。
如果我們隻知道享樂,就沒法好好地完成一件大事。
如果我們不知道享樂,就沒法扛住學習和工作中可能背負的重大壓力。
中國人非常重視氏族,齊桓公,清河崔氏,盧氏等,都是呂尚的後代,他們都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他們也都被史書所記載。
他們應該都是非常明白享樂和工作之間的關系,才願意去扛住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壓力,才成為了歷史上非常活躍的人物,中國歷朝歷代的宰相,有不少都同呂尚有關,這或許真的是同基因的這種存在是有所關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