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萬裡氣無敵,雨露兩朝恩有輝。
趙雲常山真定人,因作戰勇猛,忠義無雙,被後人稱贊。
雲身長八尺,容貌雄偉,是蜀漢無虎上將之一,本為公孫瓚的部下,後來投靠劉備,中心耿耿,跟隨劉備南征北戰,從無怨言。
長坂坡一戰,趙雲沖入百萬曹軍,如入無人之境,救出阿鬥。
後來又參加入川之戰、漢水之戰,都戰功卓著,被任命為虎威將軍。
然而劉備取得荊州後,交給關羽鎮守,而關羽為了掙攻,策應劉備,率領荊州軍北伐樊城,致使呂蒙偷襲荊州,折損了蜀漢半壁江山,這也是蜀漢開始走向衰落的轉折點。
假如劉備讓趙雲去守荊州,能否守得住,筆者認為可能性很大,以下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趙雲是個遵紀守法的戰將,沒有接到命令前不會擅自用兵。
關羽大意失荊州,最主要的原因是率軍北伐,無視東吳危機,而且並沒有通知劉備,或者向劉備制定作戰計劃。
關羽這樣做有以下原因,其一關羽向來自大,傲世天下,並且認為,東吳沒有得力的戰將不敢偷襲,而呂蒙更是向關羽示好,再加上孫劉聯盟,關羽被蒙蔽了。
其二劉備讓關羽處理荊州的一切事物,不必上報。
其三關羽求功心切。
而趙雲不會傲世天下,趙雲雖然沒有關羽的威望和震懾力,但他在北伐之前很有可能先通知劉備諸葛亮,得到相關的建議或者作戰計劃。
即使劉備給他處理一切事務的權利,他也會這麼做。
因此趙雲很有可能不去北伐,這樣荊州基本不會丟。
其次即便趙雲率軍北伐,他粗中有細,也會提防東吳,不會像關羽那樣留下一座空城。
關羽到最後殺紅眼了,自己都不相信東吳會偷襲,荊州會丟失。
而趙雲更會時刻關注荊州的動向,時刻嚴防東吳偷襲。
因此趙雲雖然沒有關羽的戰力,但不至於大意失荊州。
其次趙雲不會得罪江東上下,會重視孫劉聯盟。
赤壁之戰後,諸葛巧奪荊州,本來就理虧。
諸葛亮又三氣周瑜,東吳對蜀漢本來就有意見。
而關羽執掌荊州後,向來霸氣外露,把江東看做鼠輩。
孫權有意前來和親,讓自己的兒子取關羽之女,而關羽卻嗤之以鼻,聲稱:虎女焉能嫁給犬子。
這讓孫權名譽掃地,也讓整合江東顏面無存。
於是江東上下對關羽更是是恨。
如果趙雲守荊州,會尊奉諸葛亮的策略,聯吳抗曹,積極同江東打好關系,不至於大罵孫權,惹怒東吳。
而且會積極出使江東,互通有無。
這樣東吳也不至於痛恨蜀漢和趙雲,不至於輕易背信棄義,偷襲荊州。
孫權有何嘗不想聯吳抗曹呢?
再者說趙雲也曾出使東吳,也得到認可。
再次趙雲不會把曹操逼入絕境之時,仍然沒有同東吳積極聯絡。
關羽北伐,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就連曹操也懼怕關羽,欲遷都以避其鋒芒。
可以說當時曹魏已經陷入絕境,俗話說窮寇勿追,更何況是被逼無奈的曹操。
曹操正是采取了司馬懿的策略,連和東吳,偷襲荊州,而曹操也承認東吳對荊州的擁有權,並且承諾永不進犯江南。
東吳本家對關羽就恨之入骨,加上呂蒙想為周瑜報仇,孫權對荊州垂涎三尺,就欣然答應,而這一切關羽絲毫沒有察覺。
如果換做趙雲,他在北伐的同時,會讓東吳策應,即使東吳不出兵,趙雲也會防止東吳偷襲荊州。
即使趙雲看不出來,東吳是否會偷襲,諸葛亮也會指點他,制作下一步計劃,而關羽就沒有讓諸葛亮指手畫腳。
因此在曹操陷入絕境時,趙雲會同東吳積極聯絡,不會讓曹吳形成同盟的關系,即使二者聯盟,趙雲也會積極聯絡荊州各地。
最主要是趙雲不會為難糜芳傅士仁,讓二人下不了臺,而二人正是懼怕關羽,投靠了東吳,也許這一切冥冥中自有天意,但綜合各種因素,趙雲守荊州,成功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