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出現了一個荒唐又令人匪夷所思『先君後家』的行為——『劉安殺妻待客』事件。
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
玄值曰:『此何肉也?
』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飽食 了一頓,天晚就宿。
至曉將去,往後院取馬,忽見一婦人殺於廚下,臂上肉已都割去。
玄德 驚問,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
玄德不勝傷感,灑淚上馬。
劉安告玄德曰:『本欲相隨使君,因老母在堂,未敢遠行』玄德稱謝而別,取路出梁城。
忽見塵頭蔽日,一彪大軍來到。
玄德知是曹操之軍,同孫乾徑至中軍旗下,與曹操相見,具說失沛城、散二弟、陷妻小之事。
操亦為之下淚。
又說劉安殺妻為食之事,操乃令孫乾以金百兩往賜之。
——《三國演義》第十七回
劉安殺妻實況
劉備被呂佈攻破徐州城,倉皇逃竄,慌不擇路,投宿在獵戶劉安家裡。
劉安久聞劉備大名,有心款待劉備,奈何家裡窮得沒有吃的,出去打野味也打不到,無奈之下,劉安隻能狠心將妻子殺了,燉成肉湯款待劉備。
當劉備問:這是什麼肉?
劉安謊稱是狼肉。
第二天,劉備得知昨夜吃的肉是從劉安妻子身上割下來的之後,悲傷上馬,邀請劉安隨他一同去奔個前程。
劉安拒絕了,說自己也想跟劉備一起走,不過家中還是老母親,不能遠行。
後來,曹操聽說劉安殺妻招待劉備為食的事,大為感動,賜給劉安一百兩金子。
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劉安殺妻,實屬荒唐,殺掉自己的妻子,燉成肉湯給德高望重的劉備飽餐一頓。
這是多麼匪夷所思的事情。
而在羅貫中的筆下,對劉安的描繪卻是正面的,積極的。
羅貫中又借第三者曹操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當曹操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很欣賞劉安,給了孫乾一百兩金子讓賞賜給劉安。
那麼,『劉安殺妻招待劉備』為何受古人推崇?
羅貫中為什麼要杜撰劉安殺妻的故事呢?
羅貫中的用意很明顯。
《三國演義》本來就是尊劉貶曹的,劉備一直扮演著『仁君』的角色,為了凸顯劉備深受民眾的愛戴和欽佩。
早在陶謙死時,劉備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徐州這個燙手山芋。
『次日,徐州百姓擁擠府前,哭拜曰:『劉使君若不領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可見,徐州百姓對劉備極為擁戴,非他不可。
當劉備被呂佈打敗,隻能選擇投靠曹操保全性命的時候,書中又寫道:『玄德依言,尋小路投許都。
途次絕糧,嘗往村中求食,但到處,聞劉豫州,皆爭進飲食』又再次強調,劉備深受百姓的愛戴,只要劉備出馬,無數人願意貢獻出自己的食物。
這些描寫都是之後『劉安殺妻』的事件,做伏筆。
來烘托劉備仁德之君的光輝形象。
可見,作者羅貫中對劉安的做法,是肯定的,欣賞的。
劉安孝順母親,又不求富貴,可謂仁孝雙全。
劉安殺了自己的妻子,沒有人會責怪劉安,反倒應該得到賞賜,得到頌揚。
這樣的道德觀念和現在相比,有些沖突。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漢朝末年的天下大局,百姓的真實生存狀態。
在《三國志》中記載『漢末,黃巾賊起,天下饑荒,人民相食』。
漢朝末年,由於朝廷外戚和宦官的互相攻擊,朝政日漸混亂,而各地的豪強也借機搶奪土地,壓迫百姓,老百姓無法生存於是紛紛造反。
黃巾起義換來的不是和平,而是更大更持久的災難。
常年的征戰,像洛陽長安地區,原本是兩漢的都城,有幾百萬人口,先有董卓亂政,後有董卓的部將狗咬狗,幾年下來關中老百姓都死光了。
曹操在《蒿裡行》中,曾寫到『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也反映數年混戰,老百姓死了都沒人埋葬,到處是一片死一般的寂靜。
《三國志》記載『是歲谷一斛五十馀萬錢,人相食』,『是時歲旱、蟲蝗、少谷,百姓相食』。
徐州地區在陶謙治理下,十多年遠離中原爭奪,曹操借口父親被殺討伐陶謙,徐州糧價瘋長,沒糧食吃就隻能吃人了。
淮南地區堪稱富庶,由於袁術橫征暴斂,窮奢極欲,『士卒凍餒,江淮間空盡,人民相食』,百姓也變得窮苦,到處都是空房子。
在偏遠的遼東,公孫一族統治多年,和曹魏之間和附近的一些少數民族之間連年征戰,『糧盡,人相食,死者甚多』
由此可見,有關人吃人的現象,貫穿了整個三國時期遍佈大江南北。
說明在亂世,人吃人是一種生存的常態。
即便這種常態很變態。
對於人命、對於殺妻人的一種漠視,自古觀念使然。
中國從夏禹開始已經是父系社會,男性對女性的歧視和壓迫。
古代的將軍,在守城抗敵時,一旦糧草匱乏,往往會做同一件事,就是殺掉自己的小妾給眾人充饑,於是,眾將士誓死守衛城池,人人感動。
妻子在古代隻是丈夫的私有財產,『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無論是卑微如婢女,還是如尊貴皇妃,沒有一個女人能夠主宰自己命運。
仁義愛民的劉備就說過:『老婆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危難來臨,自己溜之大吉,任由他的『幾件衣服』落入敵手。
相比於對老婆的冷酷無情,對結拜兄弟卻是情深義重,因為這些文臣武將都是自己發家致富的資本。
至於女人,有了權勢,要多少有多少。
奸雄的曹操與劉備看似不同,本質上卻極為相似。
劉備表面比較忠厚,不拈花惹草,曹操卻喜歡美女,毫不掩飾,一旦攻打下某個城池,第一時間就搜羅美女,即便是有夫之婦也毫不介意,一方面說明曹操比較通達,另一方面說明曹操把女人當成玩物,隨意取得,也隨手丟棄。
深受封建專制思想毒害的劉安、曹操、劉備眼中,女人根本算不上一個人。
是衣服,破了可以換。
是獵物,剝皮剔骨,便是一道待客的美味佳肴,如書中所寫:『見一婦人殺於廚下,臂上肉已都割去』
劉安在劉備面前,忠心耿耿、畢恭畢敬,對自己的妻子,卻殘忍得令人發指。
這種奴性、狼性同體的怪像,在封建皇權專制下,從民間到廟堂,從草民到權貴,可謂比比皆是,是很多人的生存常態。
在皇帝面前奴性十足的高官,在百姓面前又是一副主子的面孔。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一個細節值得注意。
當劉備吃了肉之後問劉安,『此何肉也?
』
劉備為何有此一問?
劉備知道不知道這是人肉呢?
估計劉備是知道的。
當年劉備守徐州時,城被圍困,城中斷糧,『人相食』,那時,劉備就嘗過人肉的味道。
可怕的是明知道碗中的是人肉,劉備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吃了個肚飽腸滿。
曾經有人評價劉備『非常人也』,這個男人確實不是尋常人,他對於道德觀念的了解,對於人心的掌控,對於儒家仁德之術的精通,堪稱三國第一人。
這樣的男人不成功誰能成功。
。
在劉備看來,在曹操看來,在劉安看來,劉安的妻子為英明領袖實現遠大理想而死去,死得其所,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無法單單去責怪作者,他所處的時代,對於人命、人權、女權的一種漠視。
在這樣的社會中成長,產生的觀念無意識地被寫入書籍行也是常態。
當我們在看見這些偶爾帶有封建思想的情節時,能夠做的是持辯證態度去辨析,再努力將其中的糟粕思想都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