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力排眾議論,孫權為什麼要給他這個機會呢?《網路歷史》

赤壁戰役前,江東地區的孫吳一直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

劉備此時坐不住了。

隻靠他自己的軍隊根本無法對抗曹魏。

然而,此時,孫吳內部也有一些人坐不住了。

曹魏占領荊州等地後,已經是把一隻手伸向南方。

此時江東已不再安全,隨時面臨曹魏的壓力。

為了保險起見,他們也必須提前做好準備,並與劉備聯合,也是為防患於未然。

然而,他們並沒有正式表達參加戰爭的意圖,而是在背地裡做一些小動作。

面對他們模棱兩可的態度,劉備隻能主動進攻。

劉備必須想辦法讓孫吳明確表明態度站在自己這邊,否則他就沒有辦法對抗曹魏的下一次進攻。

諸葛亮承擔了勸說孫權的任務,但當他到達江東時,他發現孫吳內部的反對派有很大的勢,反對派聲勢浩大。

尤其是孫吳的骨幹張昭這些人,帶頭反對聯蜀抗魏,對諸葛亮施加了很多的壓力。

孫權起初並沒有直接表明他的態度,而是讓諸葛亮和他的這些反對聯合的臣子進行辯論。

這就是非常有名的舌戰群儒,當然結果肯定是諸葛亮贏了。

他憑借自己厲害的口才成功地使反對派啞口無言。

然而,很多人並不理解孫權的做法。

他為什麼要安排這樣一個機會讓諸葛亮和反派們辯論?

事實上,就算諸葛亮贏了,這些人不會改變他們的態度,後來張昭這些人仍然堅定地想投降,那麼諸葛亮這樣做不就沒有起到作用嗎?

實際上,孫權的安排是非常有意義的。

首先,張昭當時的身份有些特殊。

他們中的許多人不是孫權的心腹,而是原本孫策的心腹,他們中還有一些人是吸納進來的本土士族。

這些頑固派在江東有著很強的實力,甚至孫權也不能完全控制他們,此時他們的投降主張在道義上是完全站得住腳的,因為曹魏還沒有完成篡位,他們代表的是漢朝。

曹操的軍隊打著天子的旗幟向南進發,所那麼孫家家原來就是漢朝的大臣。

投降是理所當然的。

相反,堅決作戰才是違背道德的。

小編認為這才是孫權最頭痛的事。

反對派掌握了這一原則,並在江東不斷制造投降勢頭。

事實上,孫權肯定不願意投降,否則他會毫不猶豫地投降。

他之所以猶豫,是因為他不想放棄成為皇帝的機會。

但孫權沒有辦法說服這些人,更別說他在實力上就處於劣勢。

如果他想打架,他找不到任何理由說服他們。

孫權這次借來了諸葛亮的氣勢,因為諸葛亮為這次的合作做好了準備。

但是諸葛亮雖然來尋求聯合,但他必然也會有一些自己的計劃。

孫權不知道他的計劃,也不了解他的底線。

於是他安排了這樣一個機會,一方面在張昭等人的幫助下,對劉備的籌碼進行測試,另一方面利用諸葛亮和張昭等人的辯論的機會,在江東制造一下聲勢,他利用這場辯論成功把主戰的聲勢給拉起來了。

孫權也不打算讓諸葛亮一次就說服大家。

他的意圖是,只要諸葛亮能壓制他們的勢頭,從而拉起主戰的勢頭就可以了,借機在國內營造聯盟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