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去世後劉備哭泣多日,就算有諸葛亮,蜀國也無力回天了。《網路歷史》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比正史的影響都要大,在演義中,諸葛亮和龐統都是人中龍鳳、天下奇才,輔佐劉備打天下。

但實際上在正史中,龐統的能力比諸葛亮要差得多。

而蜀國真能與諸葛亮相比的,隻有法正,他的智慧謀略絕不在諸葛亮之下, 如果有他在,蜀漢北伐成功也未曾可知。

《三國志》等正史中記載,法正和諸葛亮都是劉備的心腹愛將,雖然兩個人也時常有點小摩擦,但是總能以蜀漢大業為重。

這個時候他們倆都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充分地施展才能,諸葛亮主管後勤政務,保證了後方的安定和軍用物資的補給。

而法正則跟隨劉備左右,東征西討,出謀劃策。

兩個人配合默契,共保蜀漢江山。

法正是陜西人,他和孟達一起投靠劉璋,想在劉璋手下幹一番事業。

然而劉璋不會識人用人,就像袁紹當年不重視許攸一樣,法正在劉璋手下隻是個小小的縣令。

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法正最終投靠了劉備,兩個人一見面便互相欣賞彼此的才華。

法正剛開始輔佐劉備便立了大功,他使用了三十六計中的『借屍還魂』之計,幫助劉備實現了占領荊州和益州的目的,為劉備拿下了穩固的大後方。

對於三國人物來說,武將的確是不可缺少的,在戰場上橫沖直撞,斬敵將首級,但是缺乏謀略,尤其是缺乏戰略眼光。

比如張飛、關羽、趙雲都是猛將,但是劉備前期還是一直漂泊,經常寄人籬下。

但是有了諸葛亮之後情況就好多了,諸葛亮是個有戰略眼光的人,他幫助劉備制定戰略方針並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而且在他的調度之下,五虎上將才真正發揮了他們最大的作用。

但是諸葛亮確實也有自己的缺點,他政務治理方面沒得說,但是軍事思想上比法正還是弱了一些,連陳壽都說諸葛亮在軍事上『非其中所長』。

但是有了法正就不一樣了,諸葛亮在大後方治理政務,後方局勢穩定,糧草供應充足。

而在前方,法正輔佐劉備,為劉備出謀劃策。

有了一內一外兩大謀臣的輔佐,劉備可以說是到達了人生的巔峰,先後取得一系列重大戰役的勝利。

漢中之戰的勝利尤其精彩。

法正認為攻占漢中的關鍵在關西,關西一破,整個漢中就好取了。

法正一直給劉備出謀劃策,最後在定軍山設計殺死曹操心愛的大將夏侯淵,取得大勝,並最終成功占領漢中。

曹操自然不甘心失敗,於是親自帶領大軍殺向漢中,企圖重新奪回被劉備占領的漢中,並替夏侯淵報仇。

然而法正早就料到曹操的薄弱環節在於糧草,並給劉備出主意要偷襲曹操的糧草。

官渡之戰火燒袁紹糧草的曹操,這次也嘗到了糧草被偷襲的滋味,最終不得不撤回。

曹操十分懊惱和遺憾,《三國志》中記載:『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感嘆為什麼自己就沒有得到法正這樣的人才呢?

可惜天妒英才,法正45歲便病逝了。

法正去世後劉備極為痛心,『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竟然一連哭了好幾天。

一向愛假哭的劉備這次是真哭,因為劉備太明白法正對於蜀國軍事上的重要性了。

蜀國的戰略家法正死後,蜀國果然接連出現重大戰略失誤,比如丟失荊州,接著劉備大肆興兵征吳,慘遭夷陵之敗,蜀國從此元氣大傷。

這個時候連諸葛亮都感嘆:『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也就是說,如果法正在,就能勸阻劉備東征;即使劉備東征,有法正跟隨,劉備也不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