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兩個人,龐統和諸葛亮,恐怕是家喻戶曉。
特別是諸葛亮,幾乎已成為了中國人心中智慧的代名詞,水鏡先生更是對劉備言道:『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按天下』。
但是最終卻都沒有能協助劉備完成統一的大業,兩個人也飲恨而終。
刨除其他的軍事歷史方面的原因,單是此二人殞命之地,就是大有可考之處的。
《三國演義》六十三回,卻說龐統迤邐前進,抬頭見兩山逼窄,樹木叢雜;又值夏末秋初,枝葉茂盛。
龐統心下甚疑,勒住馬問:此處是何地?
數內有新降軍士,指道:此處地名落鳳坡。
龐統驚曰:『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令後軍疾退。
隻聽山坡前一聲炮響,箭如飛蝗,隻望騎白馬者射來。
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
時年止三十六歲。
龐統號稱鳳雛,最終卻死在了落鳳坡,由此看來此地確實對他很不利。
其實同樣值得考究的還有諸葛亮,《三國演義》一百零四回記載,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觀北鬥,遙指一星曰:此吾之將星也。
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
孔明以劍指之,口中念咒。
咒畢急回帳時,不省人事。
眾將正慌亂間,忽尚書李福又至;見孔明昏絕,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誤國家之大事也!須臾,孔明復醒,開目遍視,見李福立於榻前。
孔明曰:吾已知公復來之意。
福謝曰: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
適因匆遽,失於諮請,故復來耳。
孔明曰: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
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
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
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
『孔明不答。
眾將近前視之,已薨矣』諸葛亮號稱臥龍,而去世的地方稱作『五丈原』,五丈大小的地方想來是太小,難以『臥龍』,故而孔明再次殞命,似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這都是小說的渲染描寫。
鳳雛死於落鳳坡,有著明顯的讖緯的印記,沒有歷史證據。
即便是德陽的落鳳坡,也應是後人附會而命名。
《三國演義》將諸葛亮關羽等人描寫得如此的神通廣大,可卻又最終失敗,雖然這種悲劇英雄更煽情,但是仍舊需要一種方式來解釋為何如此神通的諸葛亮卻會失敗。
得到了臥龍鳳雛的劉備為何不能安天下?
而宿命論則成為最好的辦法,龐統之死隻是一個前奏,諸葛亮對戰司馬懿時屢屢最後時刻功虧一簣,都是想說明一點,即便再厲害的英雄,再偉大的謀士,都無法與命抗衡。
假如歷史上沒寫明諸葛亮死於五丈原,相信演義中出現一個墜龍原也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