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這段歷史上,我們能夠看到很多的以少勝多的戰爭,這些戰爭其實大家都是很熟悉的,畢竟三國這段歷史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了,而這三場戰爭就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了,對於劉備而言,這個夷陵之戰的慘敗算是毀了他的一世英名,要知道在剛開始發動這樣的一個戰爭的時候,蜀漢陣營一片反對的聲音,這個諸葛亮和趙雲都是反對的,但是依舊是不能夠阻擋劉備討伐東吳的決心了,那麼劉備討伐東吳,真的僅僅就是為了給關羽報仇嗎?
很多人認為劉備這個做,其實就是為了爭奪地盤,而為了關羽報仇僅僅是一個借口而已,因為劉備在發動戰爭的時候,其實此時距離關羽敗走麥城,為東吳所害已經過去兩年,此時的東吳大將呂蒙已經過世,而且這個時候的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稱帝,對於劉備而言,似乎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人們認為劉備這麼做,其實就是為了能夠打敗東吳,最不濟也要奪回荊州這個戰略要地了。
但是可以說這些自然是劉備看中的東西,有了地盤也就能夠和曹魏抗衡了,甚至完成他統一天下的夢想了,但是為了關羽報仇也不是一個借口而已,這個也是一個原因,而且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是為什麼呢?
根據正史的記載,在關羽死後,看看大家都是怎麼看待這個事情的,魏帝:初,帝詔群臣,令料劉備當為關羽出報孫權否。
而魏臣劉曄: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
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矣。
劉曄:權前襲殺關羽,劉備必大興師伐之。
也就是在曹魏看來,這個劉備肯定是要關羽報仇的。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也有著記載: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
在這裡我們結合諸葛亮和趙雲力勸劉備權衡利弊以後再決定出兵與否時,劉備盛怒不許的態度,也就是能夠難得出劉備看中這份感情,兩年養精蓄銳,不是權衡利弊,而是為了給這次伐吳多做準備,所以這樣的一次行動,是感情和利益並重的行為,而不是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去爭奪地盤,由此可以看出兩個人之間的兄弟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也就是基於這樣的一個原因,所以在三國演義中安排了他們三人桃園結義的篇章了。